家教有方(6)
(2024-08-06 17:04: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家教角 |
(5)什么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称职的父母,都希望能把自己深深爱着的孩子养育成才。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最好?究竟是哪些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呢?
我认为父母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教导孩子和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人谈话、怎样吃饭、怎样看报纸……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得是那样的人,你很难教给孩子你自己身上没有的品德。父母对待家庭婚姻的态度、对待朋友的态度、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的态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心上烙下深刻的印记。
有一则讽刺幽默,说有个小孩在学校因为偷了同学的笔而受到老师惩罚,父亲知道后教训孩子:“真丢脸!你要什么笔,爸爸到公司拿给你就是了,怎么去偷人家的?”这就是身教的力量,爸爸拿公司的东西,孩子也去拿同学的东西。
不管你告诉孩子什么,孩子学习的都是你的行为,而不是你想通过语言传达给他的意思。比如你怎样对待他,他就会怎样去对待别人:你尊重他,以平和的态度跟他交流,他也会尊重别人,以平和的态度跟别人交流;你吼他,他就会去吼别人;你说“我懂的比你多,你就算不明白也得听我的”,他就会到外面强迫别人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你整天抱怨社会,孩子也不会个性阳光,积极地看问题。
父亲在家里尊重妻子,有问题和妻子心平气和地讨论解决,儿子以后也会如此对待他的妻子;一个母亲在家里天天看丈夫不顺眼,挑剔指责,以后她的女儿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丈夫。美国有研究表明,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后离婚的概率比那些父母没离婚家庭的孩子高出两倍还多。
有个网友来信说自己很苦恼:“女儿一岁八个月,总是对别人吼叫,吓唬,推人,给别人一种非常泼辣的假象。现在不少邻居到处传播我家孩子不是好孩子,说她厉害得吓人,将来怎么嫁人!孩子现在的情况跟我有关系,我比较爱发脾气,比如爱说滚蛋,爱打孩子,爱吓唬她。如果不满意就会说她,大声吼她。”这个妈妈问怎么扭转孩子的性格。
看她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寂静法师打的一个比喻,他说孩子是复印件,而父母是原件,如果你发现复印件上有错字,你要改哪里?一定要改原件才行。
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要治本,“本”在妈妈这里,妈妈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以为那是唯一正确的与别人打交道的方式,所以,妈妈必须改变自己的个性,不打骂孩子,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孩子才会变得平和有礼。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真正的好父母,不是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母,而是以身作则的父母,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育自己。
父母乐观向上,诚挚豁达,身心健康,为自己的生活和感情负责任,孩子也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遇到问题不逃避,不退缩,勇敢面对,努力解决。
而父母相爱,则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的教育,他会知道和睦的家庭是什么样的,知道怎么去爱人,有矛盾了怎么沟通。父母如果能去提升自己和配偶的沟通技巧,增进彼此的感情,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那么给孩子带来的积极影响将是长远和巨大的。幸福家庭出来的孩子通常都比较阳光和快乐,这样的孩子不让他好好学习都不行。
有的妈妈为孩子牺牲了很多,可是孩子的成长并不如意。因为妈妈的很多牺牲是放弃了自己的表现,孩子在潜意识里也会放弃他自己。我们只有爱自己,孩子才会潜移默化地学习我们的样子,去爱他自己,一个爱自己的孩子会努力挖掘潜力,做最好的自己。而父母的牺牲,让孩子感觉到的是负疚,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枷锁,插翅难飞。
孩子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父母的内在,父母变好了,孩子才可能会变好。父母趁着孩子还没有长大,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孩子才有可能在根本上改变。
孩子是小船,父母就是托起他的河,只有父母的境界提高了,孩子才会跟着水涨船高。
摘自《用爱成就孩子的一生》,[美]蔡真妮/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文: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