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殉难一家人

(2024-07-25 16:40:49)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史海钩沉


话说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受周恭帝之命带兵抵御契丹入侵。大部队来到陈桥驿驻扎下来,大清早,将士们手执兵器冲到赵匡胤的门前,口称如今天子年幼,诸军无主,今天我们要自己选择天子,希望您能担当重任。然后撕下一块黄旗,披在赵匡胤的身上。这就是著名的“黄袍加身”的故事。据说此举乃赵匡胤自导自演,但站在彼时彼地打量,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赵匡胤称帝已是众望所归,不必亲自规划,充其量是他与部下之间形成了默契,顺水推舟而已。况且,他的前任、后周的创立者郭威也是以这种方式上台的,照搬一下亦有所本。

赵匡胤“接受”了称帝的事实,对将士说,你们自贪富贵,强立我为天子,但你们此后得听我的,否则我不干。众将士全部下马跪拜,表示听命。于是赵匡胤下了第一道命令:幼主和太后,都是我上司;公卿大臣,平时皆是跟我平起平坐的人。你们进城之后要尊重他们,不能欺压甚至侮辱。近世帝王初举兵入京城,常常纵兵抢掠,称之“夯市”。但你们不能这么干。如果违反,就是死刑。众军皆曰:“诺。”于是整饬队伍,按部就班地回到开封。

这次改朝换代,局面基本是平和的。赵匡胤带着部下进入朝堂后,后周丞相范质非但不肯下拜,居然还讽刺挖苦了赵匡胤几句,摆出一副要死要活随你便的样子。直至大臣们都俯首称臣,范质才不得不承认了这个事实。而赵匡胤由此敬重范质为人,继续留任他为宰相。

尽管赵匡胤有言在先,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有一家人不幸遇难。这次意外的受害者叫韩通,当时担任天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任京城巡检。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说他“刚愎无谋”,但按《宋史》记载,他曾跟随后周太祖郭威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显德二年(955年)六月,周世宗遣兵伐后蜀,韩通率部进入大散关,围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又分兵修筑了固镇城堡,断绝了后蜀粮道,从而为后周攻克凤州创造了有利条件。后周收复秦、凤等四州后,韩通因军功被提拔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不久又被任命为京城内外部巡检、权点检侍卫司。同年,周世宗感到东京汴梁(开封府)城日益繁荣,而规模狭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下诏增广街巷,扩建开封城,责成韩通总领其役。这项浩大的工程原计划三年竣工,但韩通指挥有方,仅用半年时间就主持完成了都城的扩建。按此说法,韩通其实算个人才。

韩通有个儿子,自幼因病驼背,人称“韩橐驼”,颇有智略。这个罗锅儿子早就感觉到赵匡胤人脉太强,功高震主,多次劝父亲对赵匡胤下手,但韩通不为所动。此时,韩通正在皇宫里办事,听说赵匡胤进城,立即纵马出宫。按常理推断,他极有可能回去召集部队准备抵抗。但也有一种可能是一时惊慌失措,不知所以,先回家躲一躲再说。总之,慌里慌张的韩通在大街上被一名叫王彦升的军士发现了,挥鞭在后面紧紧追赶。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一直追到韩家。韩通来不及关门,被王彦升一刀斩于马下。一不做二不休,王彦升顺势把韩通的老婆孩子也杀掉了。这在王彦升那里,似乎是再自然不过。战争免不了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何况是改朝换代这么大的事。

但赵匡胤闻之大怒,要斩掉王彦升给韩通报仇。由于刚刚立国,不宜动刀,最后只能斥罢王彦升,永不录用。这对刀头舐血,渴望用人头建立功业的将士来说,不啻巨大打击。

后来,赵匡胤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嘉奖韩通。他说,“易姓受命,王者所以应期;临难不苟,人臣所以全节。”我没什么错,韩通也没错。我是受命于天,韩通是以身殉节。韩通在前朝是有功之人,“朕以三灵眷佑,百姓乐推,言念元勋,将加殊宠,仓皇遇害,良用怃然。可赠中书令,以礼收葬。遣高品梁令珍护丧事。”

管中窥豹,可见赵匡胤之宅心仁厚,不同于历史上诸多开国皇帝的心狠手辣。相比之下,颇有让人唏嘘之处。(文:王国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