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函谷关

(2024-04-20 17:55:06)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三门峡,古称陕州,历史悠久,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古军事要塞函谷关就在这里,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一首华山诗就写到函谷关:“华山直挺黄河边,雄视东方函谷关,西接昆仑成一脉,千沟万壑护中原。”

唐太宗李世民“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这里是“两京锁钥之地”。

进入函谷关,地势险要,两山夹一河,有山挡,有河阻,道窄而险,两岸陡壁悬崖,战马两匹不并骑,兵士三列也难行,像咽喉一样卡在这里。山上树木茂盛,林草葱葱遮天蔽日。河里,大水滔滔,浩浩荡荡,像狼嚎虎啸一样冲出函谷关。那树林的阴森,那河水的怒号,那地势的险要,让人战战兢兢,心生畏惧。

战国时候,六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却不敢进函谷关。秦人奋发图强,改革变法,一日一日富庶强大起来,凭借函谷关,吞六国,统天下,“六王毕,四海一”。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也凭函谷关之险,打败了从范阳起兵叛乱的安禄山叛军。

抗日战争爆发了,日军一部从山西一隅偷渡黄河,在函谷关被国民党守军胡宗南部击退歼灭。

函谷关,进可攻,退可守。我走进函谷关古道,仿佛看到了战马奔腾,刀光剑影;听到了战车滚滚,鼓角铮鸣。耳边炮声隆隆,眼前将士厮杀。中华儿女,凭借函谷关之险,保卫着家乡,保卫着中原,保卫着中华大地。

而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车辙痕迹已成古迹。函谷关已成为国家级名胜旅游景区,吸引着游客观光,也吸引了研究地理军事的人到这里考察。

老子在函谷关著成了《道德经》,老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节,这里吸引着很多道文化的研究者。

函谷关还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传递着中西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

函谷关,有着古日的辉煌,雄哉!函谷关,更加闪耀着新时代的文化光芒,美哉!(文:王红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爆米花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