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里的民情民意
(2024-01-24 20:36:08)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文化园地 |
在老家过春节,那真的是红红火火闹新春!记得,除了舂糍粑、听古乐、舞龙、猜灯谜、写春联等活动之外,还能够看到精彩古老的民俗戏: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的基础上融合戏剧表演的一种民间戏曲,流行于安徽、江西等省,常见的傩戏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桃源洞神》《还都猖大愿》《傩狮舞》等。在民间傩戏演出中,一般还穿插着不少巫术表演。傩戏表演者多是巫师出身,剧中又夹杂有宗教内容,所以其表演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和风格。锣鼓敲起来,唢呐、牛角号吹起来,戴着彩绘面具的表演者,在庄重的傩仪中,跳起粗犷的傩舞。傩戏不仅仅用于驱鬼神,在春节期间它活跃于山野乡村,迎大年,闹新春,祈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因此,每一场傩戏里又充盈着民情民意。
我最爱看的闹新春的傩戏不外乎是梅山傩戏《傩狮舞》《还都猖大愿》等。《傩狮舞》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傩狮复合型艺术,傩头狮子的造型是傩公傩母面具与狮子的复合形象,傩公暗指蚩尤,《傩狮舞》表演仍保留着祈求生殖繁衍的原始内容,体现的民情民意是多添子孙,人丁兴旺。至于傩戏《还都猖大愿》,源自于斩杀韩信后刘邦自悔自责的故事,而此傩戏里蕴含的民情民意其实是暗骂汉高祖滥杀功臣。
傩戏以粗野的民间祭舞形式,寓教于乐,借神鬼以娱人,闹新春、淘乐子,是很受欢迎的地方娱乐活动。至今想起看傩戏时的种种情景,犹在昨日。傩戏的那种山乡田野的泥土气息、古朴简陋的表演场面,以及蕴含其中劝人为善的简单道理和朴实的民情民意,在我心里永驻。(文:伍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