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
(2024-01-22 22:16:18)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云总是富有诗意的。
我喜欢登高,渴望着接近云。如果能揽云入怀,那就飘然若仙了。
有时候,我把自己当成了一只云雀,进入了雪莱的诗句里,飘飘然的,很超脱的样子。
每一次面对云来云往,云卷云舒,就想起那些关于云的诗句,仿佛自己就成为诗人眼里的意象,眼前总是充满了迷离的光彩。
云总是千变万化的,那一个“波诡云谲”的成语让你永远揣摩不透云的心事。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看云识天气》的课文,那个时候对云有着一种朦朦胧胧的好奇。三十年过去了,一看到云的形状、云的颜色、云的姿态就想起了自己在求学路上奔波地经历。
唐代是一个诗歌饱满的时代。那些诗人顺手一抓就是一把云,随口一吐就是一句诗,简直就是酿造诗歌的神仙。那么多的湿漉漉的诗句,我一口气能说出一大片。比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真个无愧于“诗仙”的称号;杜甫的“乱云积薄暮,急雪舞回风”和“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又是多么凄凉;王勃虽然年少,但阅历匪浅——那一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伴随着那一篇《滕王阁序》足以流传千古;岑参的“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和“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必然透露出万千的伤感;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实在让人羡慕;而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知让多少人陶醉;李颀的“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分明是在自我安慰;最让我感叹的还是李贺的“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使他年纪轻轻便有“诗鬼”的名声,如果不是早逝,距离诗仙也就不远了。还有一些高明的诗人也通过云来表现女性的美丽,比如李白写杨玉环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真是仙女一般,难怪贵妃喜爱;白居易也有写杨玉环的“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难怪唐明皇苦苦相思;老杜即使在远离家人,自己漂泊的情况下,也写妻子“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才是真正的患难夫妻的写照。当然,还有很多写云的诗句,都给了我无尽的想象。
到了宋代,云当然也成为那些文人笔下具有极其挑逗性的字眼。比如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一个改革家的形象;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多么激动人心;李清照的那一句“淡云来往月疏疏”,好婉约啊!
我们再读一读毛泽东的诗词,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那“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那“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不正是一个革命家的情怀吗?
所以,我要说,诗人们都有着云一样的心思。
有这么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望云思亲。当我们看到或远或近或多或少的云,就油然地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不是吗?不管是什么样的云,都带着一些特别的感情啊!尤其是那么一种浓郁的亲情——父亲的笑脸,母亲的呼唤,妻儿的期盼,还有其他亲人的容颜,都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当你行走在路上,徘徊在街口,独坐于窗前,醉卧于山巅,面对着一片云朵,你会思绪飘逸;当云开日出,你会激情洋溢;当风起云涌,你会慷慨激昂。
面对世事纷扰,如果能静下心来望着云而超然有所思,也是一种幸福啊!(蒲城县第三高级中学教师:杨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