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谈(79)
(2023-12-12 20:54:27)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学习园地 |
(79)被误读的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是我们经常见到、使用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比如《林海雪原》中写道:“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而事实上,这是人们对这个成语的误读,呆若木鸡的本义并非如此。
翻开《庄子·外篇·达生》,我们可以看到呆若木鸡的由来: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同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同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返)走矣。”故事的大意是,周宣王喜欢斗鸡,便让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为他驯养。过了十天,周宣王迫不及待地问:“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骄傲而浮躁,过于自我。”十天后,周宣王又问:“鸡驯养得怎么样了?”纪渻子说:“还是不行,它一听见声音就叫,一看见影子就跳,过于紧张。”十天后,周宣王再次问起,得到的回答是:“还不到时候,仍然气势汹汹,盛气不减。”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鸣叫,它也没有什么反应,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德行已经完备,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遇到它掉头就跑。”
由此可见,文中所说的斗鸡并不是被吓得发呆,而是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作战状态,具有一种不可战胜的气势。这种鸡看上去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而实际上,它早已做好了各种准备,战斗力极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要它一动就会要对方的命,这种架势谁敢去惹!
呆若木鸡与大智若愚有着异曲同工之效,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真正拥有超凡能力的人,往往会隐藏其锋芒,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显得有些愚笨;而那些自以为是,喜欢玩弄小聪明的人,往往并不高明,只是想用“聪明”来掩盖自己的无知。“木鸡”就是斗鸡中的佼佼者,它表面上看起来呆呆傻傻,实则已经练就了绝世武功,根本不会畏惧任何同类,这是一种沉稳自信的表现,胸有成竹,纹丝不动,光是这种气场就足以让对手望风而逃。当然,如果谁非要去一争高下,那么“木鸡”绝不会让对手失望,它一定会让对手有去无回。(周礼xawb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