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谈(67)
(2023-11-30 20:20:58)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学习园地 |
(67)燕语
前几日再读唐诗,读到皇甫冉的“莺啼燕语报新年”,对其中的“燕语”一词很有兴致。它是形容春天的美好时光,确是妙不可言。“燕语”一词出自《诗·小雅·蓼(lù)萧》:“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这里的“燕语”是宴饮叙谈的意思。《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中的“燕语”说得更直白,就是指“闲谈;亲切交谈”。宋代山东临淄人王辟之写过一本书《渑(shéng)水燕谈录》,主要是作者追忆平生的经历见闻,博记杂识。何为“燕谈”?就是闲谈。可以想象,作者与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如燕子呢喃般地聊着,多么舒心啊。
其实,“燕语”一词就词面上分析,其本义应该是燕子的鸣叫。清楚记得,小时候,节候一到,农家老屋的房梁上或墙角便会“生长”出一个干草泥巴等垒起的鸟巢,先是一两只体型较小、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的燕子忙着为新居添草加泥。又过了几天,忽然听到细碎的啁啾,抬头一看那鸟巢,已多了一窝雏燕,一只只伸长脖子、张着淡黄的嘴等老燕子喂食。大人不许孩子们去打扰它们,并且对掉下来的鸟粪也乐于清扫,毫无怨言。
燕子为何能享受此等待遇?实则与“吉祥”有关。在中国古代,燕子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说商族是由玄鸟坠卵而生。关于这玄鸟,《毛传》里有说法:“玄鸟,鸟乙也,一名燕,音乙。”《楚辞·离骚》中也有注解:“玄鸟,燕也。”也就是说,玄鸟可能就是燕子。燕子降临被视为是家运将旺的吉兆,可能就缘于此。我们家乡人对燕子之好胜过对其他鸟类,不仅欢迎它们在屋檐甚至厅堂筑巢,还美滋滋地称之为“梁上燕”,视之如贵宾。同时,燕子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也因此人们世代喜欢它们,更愿意保护它们。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结对,出入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由此备受古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其形象经常出现于诗词及书画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鸟类所能及。流传千古的名句就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燕子代人传书、成就美好爱情的故事。《诗经·谷风》有“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的句子。而“雁帛”一词,叙述的则是唐代长安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郭绍兰,将自己所写的诗系于燕足,传给在外地经商、数年不归的夫君任宗的故事。“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郭绍兰《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妇人偶然突发奇想——将诗由燕子传递倒在意料之中,然燕子能够一眼认出她的丈夫就不能不令人惊奇了。不过,这毕竟是艺术创作,没必要较真其是否真假了。无独有偶,明末戏曲名作家阮大铖的剧作《燕子笺》,讲的是唐代扶风(今陕西宝鸡)秀才霍都梁赴长安赶考,在曲江池畔巧遇宦家小姐郦飞云,思慕之而成诗,不料却被燕子衔走,恰好落于郦飞云的绣楼。于是一场浪漫的爱情不可避免,燕子在其中又充当了红娘的角色。不过,像郭绍兰、霍都梁这么幸运的人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古人用“燕语”形容的东西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我担心的是,偶尔于高楼窗口看到燕子,它们从城市上空匆匆掠过,却不知它们将家安于何处。久而久之,谁还能听到、听懂“燕语”呢?(xawb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