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谈(20)
(2023-10-03 21:16:42)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学习园地 |
(20)“怪哉”是只杜撰的虫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怪哉”这个感叹词。词典对此的释义是“奇怪的意思”。而实际上,“怪哉”是古人杜撰出来的一种虫子。
据《东方朔别传》记载,汉武帝刘彻某日到甘泉宫游览,其间,他发现地面上爬满了红色的虫子,“有虫覆地,如赤肝”,这种虫子不但全身赤红,居然还像人一样有头有牙有耳有鼻!汉武帝和随从都很惊讶,谁也说不出它是什么。于是,汉武帝便命当朝著名的博物学家东方朔前去察看。
实地察看后,东方朔向汉武帝禀报:这种全身赤红的虫子,名曰“怪哉”。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于被关押在监狱中的无辜犯人抱怨、叹息,他们的怨怒之声集聚到一起便化成一种虫子。如果我没有猜错,爬满虫子的地方,以前一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
汉武帝将信将疑,便派人去调查。结果是:虫子乱爬的地方就是秦朝监狱的旧址! 汉武帝非常佩服东方朔的博学,就向他讨教灭虫之法——宫中“怨虫”乱爬,对于皇家来说,终归不是件体面的事。东方朔给出一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排解忧愁,所以用酒一浇,“怪哉”便会自动消失!
汉武帝又是将信将疑,命人取些“怪哉”放入酒中,片刻工夫,“怪哉”便全部消失了。汉武帝大喜过望,重赏了东方朔。其实,稍稍懂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怨气怎能集聚化为虫子呢?那不过是东方朔的讽谏、警示罢了。不过,“怪哉”这种杜撰出来的虫子却因此而留在了《太平御览》《东方朔别传》等典籍中。然而,后世传来传去,“怪哉”逐渐演化成了一种语气词,而丢掉了本意。(文:刘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