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善思则明
善思则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128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谈(14)

(2023-09-27 21:06:21)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学习园地

14)秦晋之好还是秦楚之好

秦晋之好是一个常用成语,其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其实,稍有些历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这个成语不太切合历史。春秋时秦晋确有结亲,但大多时两国是“怨偶”。反观秦与另一大国楚的关系则甜蜜得多,秦楚两国联姻从春秋到战国连绵数百年。所以,从历史角度而言,说秦楚之好,则更恰当。

春秋时,秦穆公向晋国求亲,晋献公把女儿穆姬嫁给秦穆公,此乃秦晋之好的开端。表面上看,两国关系很亲密,但事实并非如此。秦穆公资助晋惠公(晋怀公的父亲)即位,晋惠公却恩将仇报,几年后与秦穆公兵戎相见,晋惠公战败被俘,不得已割地,并让儿子去秦国做了人质。而秦穆公不计前嫌,把女儿怀嬴(后来叫文嬴)嫁给晋怀公。然而,晋怀公却偷偷跑回晋国即位,从此与秦国不相往来。秦穆公大怒,决定资助重耳(晋文公),并把女儿改嫁给他。后来晋文公成为霸主,秦国是其盟友,但两国的小摩擦不断。晋襄公时矛盾激化,爆发了著名的殽之战,两国关系彻底冷了下来。

所谓的秦晋之好,幕后推手就是秦穆公,秦穆公一门心思想跟晋国搞好关系,却几次碰壁,这是为何呢?秦晋都是大国,都有争霸的实力和心思,这便决定了两国是竞争关系,而且,在晋人眼里秦是蛮夷,几代的晋国国君骨子里都有轻视秦国之心,秦穆公讨好晋国,后果可想而知。

秦穆公痛定思痛,转而跟楚国交好结盟。两国同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又都跟晋国关系紧张,这是两国交好的基础。春秋时,史书记录的秦楚国君联姻有三次,不排除还有其他的联姻。楚昭王时,伍子胥率吴军攻克郢都,秦哀公出兵帮楚复国,从中可见两国友谊。战国时,秦楚还有联姻,秦昭王骗楚怀王去秦国结亲,楚怀王欣然往之而成了阶下囚,这从侧面说明秦楚联姻传统由来已久,不然楚怀王是不会上当的。又如,由于华阳夫人是楚人,吕不韦为讨其欢心,就让公子异人改名子楚,使其成为世子,继而成为秦王。

既然“秦楚之好”比“秦晋之好”更贴切,为何前者没能取代后者而成为成语呢?据笔者分析,原因有二:其一,秦晋之好出自元代乔吉的《两世姻缘》第三折,而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也有出现,戏曲和小说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其二,秦晋是叠韵连绵词,古人重视音韵之美,于是便舍秦楚而取秦晋了。(文:古傲狂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汉字谈(13)
后一篇:汉字谈(1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