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梨树叶煎清茶
(2023-09-11 21:06:50)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入夜,坐在电脑桌前,又一次在电脑上轻轻打出《靠山吃山》的字样。顺手端过茶杯小饮了一口清茶,猛然我不禁想起,当年在农村下乡时,我们这些知青喝过什么样的茶?想起来了,有那么一种茶。顿时,一种带着山野味的醇香,从记忆的深处飘来,化作了我的文章标题——“杜梨树叶煎清茶”。
先从一个小故事讲起。那是下乡后的第一个夏收,大中午时分,顶着烈日我们在半山上割麦。老乡们说,太阳越是毒,那麦秆就越是脆,镰刀一碰就断,这时的麦子割得最快。而这时也是一天中最晒的时候。我们这些知青本来不耐渴,(真就像那豫剧《朝阳沟》里台词说的那样:城里人爱喝水。)而大家上工时带的那点水,到这时早喝干了,个个嗓子里就像要冒出烟。
就在这时,山路上出现了送水人的身影,干渴难忍的我们激动地几乎想喊“万岁”。放下镰刀急忙跑到地头,等到端起水碗一饮而尽,大家这才缓过神来,发现我们所喝的竟然是茶水。这茶水宛若琥珀,黄亮黄亮,茶色诱人,闻着有淡淡的茶香,喝着有微微的甘醇,还有一点新鲜的树叶气息。喝下之后茶香沁人心腑,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劳累减消。大家不禁好奇地打听,这究竟是什么茶?送水的老人告诉我们,这是用杜梨树的树叶煎成的茶。
杜梨树也叫棠梨树,是我下乡的山区一种很常见的树木。这种树春天开花,很像梨花。秋天结果,果子个头很小,味道又涩又酸。当地人专门用来嫁接梨树。没有想到杜梨树的叶子还可以用来泡茶。
从这天以后,我们这伙知青闲暇时候,也常常摘些杜梨树叶洗净晾干,用来煎茶喝。特别是在盛夏,一锅水烧开,扔进十几二十片杜梨树叶,晾凉之后,立刻就成为色香味俱全的杜梨树叶茶。就地取材,一分钱都不用花。这种自制的茶品,喝起来也觉得有一种很是“品麻”的感觉。下乡三年,每当想喝茶的时候,我们就都是用这种特殊的茶叶来“过把瘾”。一些同学还把这种杜梨树叶茶带回城里,让家人品尝。但对于杜梨树叶茶,却没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告别农村,自然也同这种茶“拜拜”,直到这次写文章才想起。
查阅相关资料,这才知道杜梨树叶有着特殊的药用价值。杜梨枝叶中含绿原酸、异绿原酸、新绿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本草纲目》谓其枝叶:“酸甘涩、寒,无毒。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 就连被我们认为不能够入口的杜梨果实,竟然也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C、有机酸和鞣质等。其性寒、无毒。《本草纲目》曰:“烧食止滑痢。”可用酿酒,又可供药用,为收敛剂。
杜梨含苞欲放的花蕾竟然还是一种时鲜山珍,用沸水焯一下、冷水漂几天,串荤、素炒、凉拌都好吃。可惜当年我们不知道这么多,又是白白耽误了许多口福。
而用杜梨树叶当茶叶,也是许多地区人们的共同习惯。据说这种杜梨树叶茶还有一种特别的功效。其他茶叶泡制后不马上饮用,时间长了便韵味全失,隔夜茶更是不能喝。而杜梨茶泡好即使三五天过后,依然可以放心饮用,且色香味依旧。
作为一个文学人,我还想告诉大家,杜梨树还屡屡出现在古诗之中(在诗中均为“棠梨”)。《诗经》中有“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范成大诗中有“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白居易诗中有“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我以为最好的还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村行》,不但让我想起了秋风中泛出红色的杜梨树叶,还有那浓浓的乡愁。全诗抄录如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文:商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