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善思则明
善思则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128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饮食谈(23)

(2023-07-27 22:04:46)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园地

23)翠峰饦饦

在关中农村的面食系列里,我老家周至的饦饦算是比较小众的面食了,很多人没吃过,甚至都没有听过。

但在周至,只要你说到饦饦,从三岁小娃到白发老人,都知道这种面食,而且还能告诉你名气最大的,是那以盛产优质小麦、面粉筋道而著称的西南塬区翠峰的饦饦,它以薄厚均匀、筋道酸爽而闻名乡里。

饦饦为周至境内一种十分古老的面食,因制作简单、耐饥充饱而广受欢迎,流传至今。饦饦,顾名思义,因煮熟后形似一饦一片而得名。据老一辈人讲,只有秦岭山下翠峰那一带的面粉、辣子、醋才能做出真正地道的饦饦,面粉须用水磨磨成的麦面,辣子须为地里自种的红辣椒,醋须为农家妇女用纯粮酿造发酵的农家陈醋。

在县城和乡镇街道,一般的面馆,都卖翠峰饦饦,很受群众欢迎。会做翠峰饦饦,也是周至农村妇女最基本的厨房技艺之一。一般婆婆评判儿媳妇茶饭做得好不好,其中一个就是看儿媳妇会不会做翠峰饦饦。 土灶台前,农村妇女从提前和好的面团中,揪出一小块面,蘸些水,两手将其向四周轻轻地扯开扯大,摊平摊薄成手掌般大小,随手丢进大铁锅里滚开的水中,再加几把柴火,大火猛煮,锅里水开三次,一碗饦饦便可盛出锅,可汤可干可蘸水。

放眼望去,碗里的饦饦,一片片白润透亮,油泼辣子红艳艳的,农家陈醋酸爽,嚼起来筋道而不粘牙,从色香味俱全的角度讲,翠峰饦饦可以总结为“筋、光、薄、辣、香”。有句民间打油诗,这样描述翠峰饦饦:远看像面又非面,薄厚均匀巴掌大,白润光滑锅里煮,宛若荷叶水上飘。读起来,还真是那么个意思,把饦饦的制作过程、食材形态描述的十分到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经济条件还不是太好,农民把粮食尤其是小麦面粉看得很重。由于做饦饦耗费小麦面粉较多,因此没有经过婆婆允许,媳妇一般不敢自作主张做顿饦饦。一般情况,饦饦是在人们出远门或者干重活时候才吃。小时候,记得有一年腊月,父亲和村里那些人要到山里割柴,来回几十里路,需要整整一天时间,那可是个费力气的重活,早上出门之前必须吃饱喝足。一大早,我正睡得香,就被灶房一片忙碌声音吵醒了,母亲正在做饦饦。母亲将一根小葱切碎,将葱花撒在饦饦上面,点上一勺干辣子面,再浇上一小勺热菜油,随着“嗞啦”一声,香味瞬间溢鼻,吸引着我的味蕾,口水都在嘴里打转转呢。早饭时候,我也跟着吃了一碗饦饦,虽然没有泼油,调料简单,但我也吃得心满意足,不光吃净了碗里的饦饦,连汤汁也喝得碗底干,唇齿留香,记忆深刻。

时过境迁,现在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物质丰富,不愁吃喝,鸡鸭鱼肉也进入寻常家庭。过去,为节约小麦面粉,一般家庭不敢经常吃饦饦,现在,为生活乐趣和美食体验,人们争相找环山路的那些农家乐吃翠峰饦饦,但那味道似乎再也不是过去老家的那个味道了。(文:张友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饮食谈(22)
后一篇:饮食谈(2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