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的故事(55)
(2023-05-08 22:43:59)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55)失败的压水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压水井开始在农村普及。我们阎良谭家村的压水井,是从北村一位张姓妇女家开始打的。
1975年,我们那里发涝灾,很多家的水井垮塌了,吃水成了问题。北村一张姓妇女,她丈夫在外地工作。一日丈夫回家,看到家人吃水困难,就找人加工了一套打压水井的设备,把他工作所在地的取水方法传了过来。压水井依靠大气压力提水,取水便捷,小孩子也能上手压水,几乎和自来水差不多。大家看了,纷纷开始效仿,打压水井。
我家开始还是天天去别人家里压水担水,很不方便,就决定给自己家也打口压水井,几位同伴说打井时来帮忙。
那时全村打压水井都用张姓妇女家的设备。我拉着架子车先去北村她家借设备,主人说:“东西拿去用,但要赶快还,还有人在等着!”我说好的。打压水井的设备其实很简单,就是几根两三米长、直径两三公分粗的铁棍。有一根铁棍的前端装有钻头:这是个头尖尾部比铁棍要粗的装置,就是靠它挤开泥土,形成井筒。在打井时,这些铁棍可以通过两端的公母螺丝连接成一个整体。
借到了设备,伙伴们说:“下午收工后就去你家打井,你管饭就行!”大家来后,七嘴八舌,先帮我选了下位置。我家北屋正房与西侧厨房之间有片几个平方的空地,大家说井打在这里比较合适,父母也同意。那就开工打吧!
本来,打压水井的标准方法是,在选好的位置先掘一个坑,倒入少量水,使土层变软,然后举起铁棍(当然是尖头在下),用力向下撞击,使带尖但后部较粗的钻头挤开土层,形成井筒,然后提起,再次撞击。不断上述动作,使铁棍步步深入,直至期望的深度。压水井的井筒不需要很粗,直径五六公分,能插入抽水的塑料井管即可。
一个心急的伙伴,还没等在地面掘坑,就举起铁棍,用力向地面蹾了一下,铁棍的头部竟插入地内,提起再插,又深入数寸。看来由于连续降雨土层湿软,什么掘坑之类的工序都可以免了。大家争先恐后,两人一组,一起动作,很快一根铁棍就大部深入地内。接上第二根,再次提起撞击,发现越往下土竟然越松软,一次深入半尺!而且也不用提起向下撞了,两个人抓住铁棍用力下压,铁棍就缓缓深入。这下就快了,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都压入地内,大功告成!
但当大家试图把铁棍从地下提起时,才发现了问题:铁棍提不动了。原来,即使土层再松软,也要重复撞击、提起这组动作,这样才能使井壁扩充定型。我们一插到底,原来钻头顶开的土层又恢复原状,紧紧包裹住铁棍,难怪我们拔不上来了。没办法,给尚露在地面的铁棍缠上布条,四个人抱住铁棍一起使劲,喊了声:“起”!却都跌了个踉跄。定睛看时,铁棍是拔出来了,但只拔上来了一根,只把最上面这根拔出来了,那三根都还陷入地下。
现在不是打压水井的事了,是怎样给人家把那套设备从地下提出来“完璧归赵”。大家提了N个方案,试了N种方法,均不奏效。最后有人回去拿了一截钢筋,把头部折成回形钩状,从井口伸下去。向上提时,铁棍死死不动,原来回形钩已经卡住了放在井下的铁棍。大家叫他拉住别动,所有人都上来一齐动手,终于把铁棍提了上来。这时候已经是下半夜了。
这个井筒无法下塑料井管,等于白打了。第二天,我们重新选了井位,放在院子里的石榴树西侧。这次不能投机取巧了,边打边提,忙活了半上午,终于打成了井筒。下了塑料井管,再安上抽水的井头,就能压水了。
但这个压水井打的并不成功,一是始终抽不净泥沙,水质浑浊;二是后来水位又下降了,抽不上来水了。勉强用了一段时间,我只得又到别人家担水,直到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xawb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