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美食腊汁肉
(2023-02-17 22:49:28)
标签:
美食 |
分类: 生活园地 |
千年美食腊汁肉
——“肉夹馍”主料腊汁肉的文化渊源
椐史料记载,腊汁肉最早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因此,开始时称作“寒肉”,唐代时称“腤(n)肉”。起初,其被封为上品,仅在当时最为隆重的祭祀和天子筵席上才能吃用,一般老百姓是很难享用的。
腊汁肉最早的制作方法是将猪肉用盐腌制,其味淡而单。后来才逐步发展为以下方法:在特制的炊具里,放入猪肉及茴香、八角、桂圆、草果等30多种调料,用陈汤大火烧半小时后,改用慢火煮2小时,然后盖好盖子焖10多小时后方可出锅。腊汁肉肉质鲜嫩,色泽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素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之美誉,而其中的关键,即奥秘就是坚持绵延不断地使用陈汤,因为陈汤愈久味愈浓,色泽愈佳,因而又有“千年陈汤腊汁肉”一说。
尽管腊汁肉醇香可口,但毕竟还是一种单一的东西,不宜多吃。于是,进入盛唐时,出现了用刚出炉的“虎背铁圈菊花芯”的白吉馍夹着食用的方式。白吉馍,原产于彬县北极驿站,后流传于关中一带,并以谐音称为白吉馍,这种馍皮薄里虚,两面鼓起,夹上腊汁肉,馍和肉相互咬合,相亲相依、融为一体。尤其最能表达人们对新婚夫妇亲密无间、交相辉映的美好祝愿,因此还流传下来一习俗。
相传在关中一带,不论谁家出嫁女儿,都要选择“有福气”的女性作伴娘。伴娘的称呼非常美——“全美人”、“全合人”或“送女客”。不过,对于伴娘的要求却非常严格:不仅要年轻漂亮有福气,而且是生过儿子的同辈人,尤其还不能是再婚的女性。伴娘送新娘到婆家,婆家当然得笑脸相迎,离开时更要厚礼相送。礼的品种可多可少,但有一样礼品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肉夹馍。肉夹馍的数量无硬性规定,但必须是双数。比如东府白水一带,伴娘一般是二人,回来时每人要带6个肉夹馍;而西府凤翔一带,伴娘回来时要带12个不夹肉的馍和2个夹肉的。这一习俗体现了新娘父母对女儿的一片爱心和祝福,因此多少年来一直流传,尤其是在关中地区的一些农村直到今天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大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的汉堡包传入中国,有人便把“肉夹馍”称为中国的“汉堡包”。不过,有专家指出:如果要把肉夹馍和汉堡包放到一块儿来谈,肉夹馍不是“中国的汉堡包”,而是汉堡包的“祖师爷”!因为汉堡包只有几百年,而肉夹馍却有上千年的历史。这话,说的一点也不过分!(文:梁 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