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16)

(2023-02-15 21:50:28)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园地

16)陕西人咋过“二月二”

在我国北方,农历二月初二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青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这天是龙王抬头升天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自此,我国由南到北开始春耕,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传说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则寄托了人们祈求丰收的愿望。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国各地“二月二”都有不少风俗活动。

吃炒豆棋子豆:每年“二月二”,陕西关中人都有炒豆子的习俗,人们会炒玉米豆、黄豆、棋子豆(面蛋蛋),寓意金豆开花、五谷丰登,以示吉庆。豆豆既给在家的人吃,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吃炒豆也叫“咬虫”,也就是俗话说的“咬了虫,牙不疼”。

祭龙王,纪念孙思邈:由于龙王能行云施雨,为了风调雨顺,凡是村上有龙王庙的,或集体,或个人多要在“二月二”这天去龙王庙烧香、叩拜,请求龙王的护佑。民间还传说“碾是青龙”,“磨是白虎”,故而这天有些人家会给石碾石磨上贴吉庆对联,并摆香案、供品,顶礼敬拜。另外各地还会举行仪式纪念药王孙思邈,蓝田华胥也会举行仪式纪念人文始祖华胥。

捏糕灯炸油糕:在榆林府谷,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当地群众都会将黄米面蒸熟,捏出燕子、鸭子、灶王爷等不同形状,代表不同寓意的糕灯,在节日当天点燃,预示一年四季万事如意。而在宝鸡一带,人们在这天会炸油糕吃。

挑野菜吃浆水面:农历二月初二后,天气转暖,草木发芽,我省有一个自唐代就已形成的“关中挑菜节”,农村妇女、姑娘、小孩会提着竹篮篮,带着小铲铲,三五成群地去郊外挖野菜。把这种菜腌成酸菜,此为关中地区及商洛一带人的传统风味小菜。此外,在西安等地人们会吃酸汤面、浆水面。

撒草木灰祈丰收:“二月二”这天,人们把草木灰撒在屋子周围,谓之“打围墙”,意为消毒,防止虫蛇咬。农村还有用草木灰在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囤状的图案,名为“围仓囤”,希望来年丰收。还有地方把草木灰从井水旁一直撒到水缸旁边,叫作“引钱龙”,希望能为人们带来钱财。

理发图吉祥:旧时老辈人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年前大家都扎堆儿似的理发。经过一个正月,大家多都头发如草了。好不容易熬到二月初二,趁着“龙抬头”的吉祥,理发以图吉利。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民俗表演:“二月二”陕西很多地方都会自发举行民俗表演,比如临潼雨金要舞龙灯、草滩地区要舞板凳龙、周至一些地方有火龙表演。(文:宗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