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重视入学

(2022-12-21 22:23:54)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修养


九月,大中小学校开学了,这对家长与学生来说,是件大事。而在古代,儿童入学同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古时人们习惯将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合称为人生四大礼。

古代儿童入学年龄与现在差不多,一般四到七岁进私塾。古代有三个入学季——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其中,“八月暑退”与现在开学时间最相近。

临近开学,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古时隆重的入学礼仪吧。

拜请老师是儿童入学前最重要的事情。古时的私塾教师一般是由当地有学识有德行之人来担当。拜请老师时,家长得准备丰厚的礼品和贽见礼(学费),同时还要写下邀请函。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学费没有定额,一般由家长根据自家情况自由奉送。

拜请老师后,家长还需要在入学前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为孩子们准备入学所需用品,如桌椅、文房四宝等;另外还需筹备祭拜先师圣人的祭品。西周时期,祭品一般为芹、藻(寓意勤奋与早起)等普通菜肴。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猪、牛、羊等肉食供品。

古代私塾没有固定的开学日期,一般由家长选择吉日入学。入学当天,儿童需穿新衣服和红鞋子,同时,家长要特意为孩子准备四样早餐: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干葱、两个红鸡蛋。这些食品可是有寓意和讲究的,分别代表勤学当官、跃入龙门、聪明伶俐、连中双元。

《礼记》有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古时的入学礼非常庄重。“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入学礼的第一步是正衣冠。学童们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这是儿童知书明理的人生第一步。

接着,叩拜先师。学生们在先生的带领下,来到圣人先师孔子的神位前祭拜:双膝跪地,九叩首;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行完礼,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与干瘦肉条。

然后净手净心。学生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寓意着去杂存精、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最后朱砂开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的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儿童开启智慧,此后目明心明。接着,描红开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入学仪式结束,就标志着儿童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从此就要安心读书求学。

古时如此繁复、隆重的入学礼仪体现了当时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这一点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文:杨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土炕
后一篇:愿望的种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