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琥珀糖
(2022-11-28 16:36:39)
标签:
美食 |
分类: 生活园地 |
琥珀糖,四方方,焦黄颜色琥珀光。
吃到嘴里光粘牙,咽到喉咙甜哽嗓。
琥珀糖,菱形样,既是药来又是糖。
大人吃了止咳喘,娃娃吃了气血壮。
……
洋火、顶针、琥北(珀)糖……童年,这一连串的叫卖声总在下午时分回荡在村巷里,惹得老人、娃娃坐卧不宁。那叫卖者被乡党们称为货郎担。我至今仍清晰地记着琥珀糖的形状和味道,五厘米见方的菱形小块儿,焦黄焦甜,且有嚼头,二分钱一块儿,五分钱三块儿,吃完糖嘴唇周围就留下一圈儿黄糖渍,黏糊糊的,但谁也不愿擦掉它,等还想吃的时候就伸舌尖儿舔舔,这享受比吃糖时还美妙。记得一天下午,货郎担来了,父母上工去了,我又没钱,就眼睁睁地看着小伙伴们一边用舌尖儿舔着糖、一边还咂着嘴。我馋急了,就问货郎担拿东西换不?他说废铜烂铁破布都行。我冲进家门,在板柜底下翻出一双旧布鞋,是爸爸的,鞋帮子已经破了、底子也毛边了,而且上面落了厚厚的灰尘,肯定是不穿了,我喜出望外,拎着旧鞋奔向货郎担。他嫌鞋太烂,只给我数了三块,有几个小伙伴儿围过来,眼露羡色,当时,我美极了。然而,晚上却遭到了戒尺的惩罚,手心疼了一周,教训相随数十年。可对琥珀糖的记忆由此铭刻于心,终生迷恋。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琥珀糖属于咸阳人发明且独有,是陕西人值得炫耀的地方特产。
相传吕不韦为了给秦始皇的母亲治疗气管炎,四处求访,精心研制,独创了色泽焦黄、香酥爽口,具有润喉,止咳、消痰、温中化食等药效的琥皮糖,吃了几日后,秦始皇母亲的病就好了。随之,琥皮糖广泛流行于朝野,因其口感好、疗效显,后世一直沿用。清代中期已成为咸阳名产,并每岁向朝廷进贡。据文献记载,清乾隆皇帝常以此糖作为“夜点”,并赏赐身边的妃子宫女。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避难。一日,慈禧一行去扶风法门寺降香,归途经咸阳时,因外感风寒,咳嗽不止。咸阳知县立即敬献琥皮糖,慈禧食后,顿觉病情好转。病愈后,传旨给她送去咸阳琥皮糖。慈禧仔细凝视,见其糖色金黄,内含核桃仁,奶白如玉,酷似琥珀,遂将此糖改名为“琥珀糖”。从此,咸阳琥珀糖声名远播。
清代后期,咸阳一带制作琥珀糖的店家多达三十余户,以潘家巷(今法院街)一位张氏店坊最为出名。畅销本省和山西、河南、甘肃等省。一九五四年,随着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渐渐地出现原料紧缺等问题,琥珀糖经营随之缩小、直至歇业。改革开放后,琥珀糖的家庭作坊才又复苏,然而,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影响,咸阳琥珀糖很快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琥珀糖制作艺人的相继辞世,咸阳琥珀糖渐行渐远,今天,这享誉西北大地两千多年的琥珀糖几乎消失。
咸阳,又丢失了一块值得炫耀的招牌。(文: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