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40)
(2022-09-21 19:40:48)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40)土耳其看“窑洞”和“地道战”
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西亚是闻名于世的热气球之都。早晨四点半钟,热气球公司就派车来酒店接我们去升空点集合。因要签生死状,年迈的我只好自动取消资格,只是在地面作了同步参观。
气球在空中飘荡,从那些洪荒时代形成的熔岩、石柱、石洞前缓缓而过,仿佛外太空的星球,在天光方影中闲庭信步。神奇而又神秘的岩壁从眼皮底下移过,阳光在奇诡的山岩上变幻着色彩。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这个地区以前是活火山,喷发之后的岩浆和岩灰冷却后凝结为厚厚一层凝灰岩。在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剥蚀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岩洞、石柱和沟壑,有壁立千仞的悬岩,蜿蜒数十里的褶皱,还有的像蘑菇、树桩、尖塔,构成奇石林立的露天博物馆。洞窟、碉堡、岩石,土黄、岩灰、浅褐,色彩像旋律一样展开,如同一幅幅造化以鬼斧神工在大地上创作的艺术作品,恣意地宣泄着自己的艺术情怀。
气球飘到居里美人的村落,导游提醒大家,卡帕多西亚最精彩的展厅格莱美露天博物馆到了,希望大家在寻找中发现惊喜。格莱美意为“不见不散”。古代的居里美人将一座百多米高的山谷岩洞整个修建成了窑洞群,或整齐或错落地排列着,让我想起陕西延安大学的窑洞群宾馆和陕北山峁间的窑洞风情。这里中世纪曾是基督教徒集中的驻地,后来转移到另外两个红褐色的圆石柱厅。从那里还能看到上面的更多的洞穴群。柱顶覆盖着苹果形的圆盖,称为苹果教堂。另一座凿空整座山的洞窟群,像一座圆柱形的楼房鹤立鸡群,与丝路中国段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天水的麦积山,有若孪生兄弟。
卡帕多西亚不但有陕北窑洞,还有华北大平原的“地道战”可看呢!这里有30多座利用凝灰岩开凿的“地道城”。我们参观的有一个深50米,有七八层。顺台阶猫腰走进去,曲折迷离不辨方向,里面有卧室、厨房、餐厅、酒窖,竟然还有马厩。另几层还设有教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最底层则是储水库。各层之间的通道口,备有磨盘大的石块,有入侵者闯入,可以随时堵断通道,“瓮中捉鳖”。据说这是3000年前开始修建,后来由基督教徒完成,长期使用。在拜占庭帝国初期和阿拉伯人对基督教徒迫害时,这里曾有上万名基督教徒避难。现在这个地区山体上已经发现了150多座教堂和修道院。
当时基督教主要是广大平民信仰,君士坦丁大帝意识到基督教背后平民的力量,改信基督,宣布其为国教以获取民心。这里便成为传播基督教的中心。四五百年后,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又来到这里,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当地居民纷纷改信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其建筑逐渐淡出,荒废。直到1907年,法国神父纪尧姆才发现了这处淹没在历史后院的基督教圣地,它证明了基督教在这里曾经有过的兴盛。大量文物成为热门研究的对象,卡帕多西亚基督教露天博物馆也成为了一门显学。
而我面对格莱美遗址,内心却充满了孤独感。是那种渺小的个体生命在山川、历史、生命的大运动中的孤独。一时兴起,在手机上发了几句感慨,连同一组现场照片发给朋友圈诸君:“这里是宗教斗争的漩涡地区。铁血改写历史,文化积淀历史。翻过凄风苦雨的历史,就是凝重醇浓的美学。”唉,真个是滚滚“光阴”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且看秋月春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