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38)
(2022-09-19 14:42:39)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38)抱愧巴统
我真是抱愧巴统。来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点心不在焉,老想着隔着黑海相望的另一座城市——索契。两座城都是黑海明珠,巴统是我才结识的新朋,索契则是我神交几十年的旧友。对不起了,巴统,我得在此行离索契最近的点上,借你的地盘,先说说索契。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这句话,在网络时代、微信时代,不是人人都知道,甚至大多数年轻人都不知道了,但是在我们那一代,以及我之前之后的两三代人,保尔·柯察金的这段话可以说家喻户晓。许多人都可以背诵出来。在五四篝火晚会上,在团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饭桌上,在青少年的促膝谈心和聊天中,时不时就会提到这段话。
这段话把多少人引上革命之路,让多少人青春的生命点燃。它成为那个时代价值观的标志性话语。它甚至成为当时年轻人择偶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坐标。
真想不到,我此生能够进到这部名著的气场之中,和记忆中的作家、英雄相逢,我的青春刹那间被激活了,不息追求,艰苦奋斗的理想主义被激活了。几十年来,我有过惫懒,有过消沉,有过浮躁,有过自私,也有过小小的贪婪,但当这段黄钟大吕的人生格言再度在心中响起,我发现自己心中的美丽和力量依然很是强大。
奥斯特洛夫斯基崇拜小说《牛虻》中的主人公亚瑟,决心做一个亚瑟那样的硬汉子、反抗者。年仅15岁的他为了救出自己的引路人,因赤手空拳打倒押运兵而被捕入狱,受尽了各种非人的折磨,获救后参加红军,编入布琼尼骑兵师,成为出色的战士。1920年16岁时,他被炮弹炸伤头部和腹部,整整昏迷了13天,抢救生还后,右眼失明。伤势没有康复便要求重返前线,组织派他去铁路工地搞共青团工作。他带领青年工人冒着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修建铁路,赤脚穿一双漏水皮靴在冰天雪地中苦干,染上了严重的伤寒和肺炎。同志们以为他必死无疑,他却又一次战胜死神,站了起来。
他在20岁时参加了共产党,先后受命担任团地委和团州委书记,依然不分昼夜地工作,导致全身瘫痪。他与妻子被安排到莫斯科、索契疗养。在首都一条静静的胡同里,在索契这个疗养的小楼中,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作。浑身疼痛,几乎不能动弹,借助刻字版完成了开篇,细节、场面以及遣词用句全靠记忆,为此往往彻夜不眠,反复咏诵脑海中的句子。三年后,上下两卷长篇付梓,引起极大反响。20年间,仅在国内便用43种语言出版了3150多次。他和他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化为一个整体,鼓舞着无数青年读者。
他只活了32岁,生命质量却是沉甸甸的。对于具有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的人们,生命当然不是以财富和时间长度来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