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27续)

(2022-09-08 15:27:35)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丝绸之路,除了是商贸、文化、宗教交流之路,也是民族迁徙交流、团结共进之路。撒拉族由中亚迁往中国黄河流域,就是极有价值的例证。

撒马尔罕古城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新古分治”。整个城市根据建成年代不同,明显地划分为城北的“阿夫拉西阿卜遗址区”,“帖木儿时期建成区”、“沙俄苏联时期建成区”等不同区域。城北的遗址区是帖木儿帝国以前的古城遗址,帖木儿时期建成区是十四世纪在古城遗址的西南建造的,算是首都的内城。六个城门,六条主街,城市中心是一个宗教建筑组成的广场,周围是低矮的街坊。北门附近有巨大的集市。这一格局基本保留到今天。

这一切,不能不让我想起万里之遥的家乡长安。长安虽是汉唐之都,留存下来的街巷建筑群和单体建筑已经不多,只有经过改建的大小雁塔。城墙内芯虽是唐代的,整体上要算明城墙,城内建筑也多是明清建筑。让人驻足而叹、后悔不迭的是,在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中,由于没有坚守“新古分治”的原则,在拆迁和挤兑明清建筑基础上,西安城内竟然高楼林立。新古不分治,新古都受伤害,既没有古迹的有效保存,也没有新城的长足发展和大胆创新。有的街区显得不古不今,不伦不类。

从这个角度,撒马尔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由于他们很早就新古分治,分区保护。14世纪到17世纪的标志性建筑都得到了较好保存,成为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骄傲和现代旅游资源。像列吉斯坦的三座神学院建于600年前到400年前,不但是当时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也是中亚建筑艺术的杰作,现在仍然气势恢弘,金碧辉煌。

沙赫静达陵墓和古尔-艾米尔陵墓,分别安葬着帖木儿和他的家族。五六百年了,彩陶贴面依然完整。帖木儿的孙子、著名的天文学家兀鲁伯,为祖父建造了墨绿玉的石棺,上面刻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苏联组织人挖掘了这座墓,两周后希特勒就进攻苏联。

人类的物质财富是消耗性的,而文化精神财富则是积淀性的,随着光阴的逝去,精神文化会不断增值。有这样积淀性的文化眼光,才有保护的自觉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