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22续)
(2022-09-03 17:49:57)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他们一直深深地思念着故土。早在1910年,曾有4个乡党绕道克服许多困难来到咱们这儿寻根问祖。1930年前后,又有7个人找回家乡。
此事被报道后,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那以后,他们和家乡的联系愈来愈多。1993年,当时的当地协会副主席应邀参加了陕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用地道的陕西话在屏幕上给乡党拜年,成为三秦大地的新闻人物。不久他们组织一批当地子弟来西安大学留学。
后来,我又有幸和回陕的“老乡村”村长一起吃过饭,互赠书法作品。我给他写的是“三秦好儿女,新地扎营盘”。他不会写中文,却用毛笔以当地语拼出一句陕西话送我,“老乡人把家乡想扎啦”。
婚礼完全是老西安色彩。新娘清一色的清代古典服装,凤冠霞帔,绣花旗袍,脚蹬缎子裹的木屐。她向墙而坐,背对大家,新郎不来不能在外人面前亮相。外围坐一圈小妹妹,我想这是一种婚嫁民俗教育传承的方式:你们将来也要像她这样出嫁。婆家接新人的汽车来了,她披上盖头款款挪步车前。到了婆家门口,新郎出来,用双手作望远镜状瞄车内,伙伴们问:瞄见么?没瞄见。再瞄。如此者三,新郎大喊,瞄见啦,把帽子朝车上一甩。大家又喊“没油啦没油啦”,索要红包好去加油,村长代表婆家长辈、我代表舅家随了份子钱。于是进门,拜堂,抹红,开席。少顷,娘家人与新娘道别,人人抹着眼泪退场。新娘自始至终低眉顺眼,面无笑容——就要离开亲爹娘了,怎能笑得起来?到了新家侍奉公婆,又怎能不低眉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