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14)
(2022-08-26 19:57:28)
标签:
善思则明 |
分类: 散文选 |
(14)火焰山下雨了
伏天里去吐鲁番火焰山,很是忐忑。我鼓励自己:算是一次体检,耐得住那里的干热,我的健康就可以打90分。
走着走着,车里人不说话了。开始体验品味这热。温度绝对不低于桑拿,但不是桑拿,高强度的无汗干蒸。空气也凝固了。开始头有点昏,接着心跳加速抑或血压增高。有一种窒息感,想大口喘气缓解窒息,吸进去的还是热气,热加上热更不胜热!一只小虫子不知何时飞进车里,躲避外面的骄阳吧,开始还扑楞着双翅,后来就一动不动——热死了。啊呀,这就是名不虚传的吐鲁番,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热得叫苦连天的吐鲁番。
电视主持人亢凯下了车,将鸡蛋放在沙窝里,一会儿就熟了,面对镜头吃得挺香。接着带领近百名旅游者攀爬火焰山,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一个多小时后转播车里传来他兴奋的声音,我们十几个已经第一批登上了山头!
吐鲁番的气候特点,可以用几个字概括,这便是热、干、低、堵。这里年日照超过3000小时,6~8月平均气温超过38,最高气温达到过49.6,沙面温度曾达80以上。自古称此地为“火洲”。
先说热、干——一年平均雨量只有16毫米,相当于南方一场大雨十几分之一,也就是星星点点几分钟。因为空气中没有水分蒸发,又加剧了气温的上升。低——吐鲁番南部盆地在海平面以下,最低的艾丁湖低于海面154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次于约旦死海)。堵——这里是大高差的盆地,周围层叠的山与盆地底部绿洲高差达到四五千米,风丝毫进不来,阳光热量发散不出去,热浪堵在盆地底部像火一样回旋。
不过,这儿自古至今人类活动络绎不绝,创造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文明成果,像左近的高昌、交河、楼兰古文明,这次都在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列。谈及当地人的智慧生存,不能不说到坎儿井。天上的雨,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流进戈壁之后,大都蒸发了。维、汉各民族的老乡就发明了“坎儿井”——用明渠、暗渠、直井、涝坝整套系统将上游还未蒸发的水引入地下,又将渗入地下的水从直井中打上来浇灌。老天爷你热你的,人们却有办法让火焰山下绿洲遍野,葡萄瓜果驰名中外。
傍晚,一碧如洗的天空现出一条龙形的云朵,大家都争相拍照。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我们去火焰山拍摄通关仪式时,竟然乌云满天,一会儿脸上便感到了雨星。啊哇,我们竟有幸遇上了火焰山下雨!老天竟慷慨地将一年16毫米雨量的八分之一赐给我们这些丝路的旅者,莫大荣幸啊。
在通关仪式上,央视名嘴王志要我讲几句。我说,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们丝路万里行团队来了。我们不只为火焰山、葡萄沟、哈密瓜的乡土风情而来,也不只为高昌、交河古城和吐鲁番洞窟经卷这些深厚的文化传统而来,我们更为吐哈油田、风力发电、煤电转换这些新丝路经济带的重点工程而来。千百年来,各民族团结和睦建设自己的新家园,我们来学习、传播,叙一点兄弟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