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丝绸路新游记(肖云儒9)

(2022-08-21 16:20:27)
标签:

善思则明

分类: 散文选

9)丝路与长城在这里握手

两位巨人在北中国的大地上疾步西行。一位从北纬40°的山海关出发,它的名字叫万里长城;一位则从北纬34°半的长安城出发,它的名字叫丝绸之路。它们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夸父,在不同的时空中沿着两条平行线,向西向西。

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创造,千百年来成为中国历史的两大标志。它们西行到了甘肃河西走廊,一位稍稍偏北,一位稍稍偏南,蜿蜒的足迹渐渐形成一个美丽的夹角,终于在嘉峪关有了一个华丽的交汇。人类不同时空的智慧结晶,在西部碰撞出耀目的火花。“嘉峪”在匈奴语意为“美好的峡谷”。是的,它虚谷以待,在自己的怀抱中举行了人类两大文明成果壮丽的交汇仪式。张骞与霍去病隔着时空在嘉峪关下紧紧握手。

秦长城在这里终止了它的旅途,汉长城继续前行入疆,而丝路则远走异国,把中国人的目光带到中亚、西亚、中欧、南欧,带向世界更广阔的天地中。中华文化从此有如涨潮的海,无声的波,溶进了世界的交响。

同为宏大的创造性的工程,万里长城是一条实线,像绵延不断的军阵、森严的盾甲和铁壁,每个城堞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古典智慧和文化成果。丝绸之路是一条虚线,像硕果丛生的长藤,将汉唐长安城、麦积山、敦煌、交河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冈,一直到国外的撒马尔罕、碎叶古城、君士坦丁堡、雅典、罗马联接起来。几乎串联了欧亚文明所有的珠宝,形成了世界古文明无可争议的中轴线,像一条华贵的项链在北半球的胸脯上熠熠闪光。

丝路与长城于是成为人类文明和中华人格永存的图腾。

丝路是溶入,让中国溶入世界,让世界溶入中国。长城是坚守,坚守世界格局中的本民族质地。丝路是开放发展,长城是对开放发展成果的保卫。长城是战争的产物,丝路是和平的引言。长城以武力争斗处理民族和国家关系,所以让蒙恬、卫青、霍去病出面,所以在长安通向北方的路上,给我们留下了络绎不绝的拴马桩和烽火台。丝路则已经在探索以友谊、以商业、以文化交流和政治结盟处理民族和国家关系的新路径,所以派张骞、班超作为大汉使臣出面。这样便有了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华文明的西行,有了胡椒、番石榴、胡乐舞的东渡。张骞成为我国有史可查的、较早的外交政治家和对外商贸、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即便是铁血长城的武力捍卫,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和平。中国文字中这个“武”字真是饶有深意,它传达的意思便是“止戈为武”。以武止武,以武会友,方为大道。这大道,最终就是和睦和谐和惠之道,共通共建共享之道。

昨天我们在张掖又看到了丝路和长城一个新的交汇点,那是已经畅通的高速公路和正在修建的高原高铁,和汉—明长城遗迹交汇而过。古长城成为新丝路的历史见证人。

丝路与长城,实在很值得作一番比较研究,在比较中思考这两座纪念碑丰富而又深刻的象征性内涵。嘉峪关市已经成立了“丝路—长城研究会”,举办了这方面的学术讲座。还在筹办全国和国际性的“丝路—长城”音乐节以及其他相关文化活动。我想,这不但突显了自己的文化优势,而且是深层开掘“丝路—长城”文化的有益尝试。

重走丝路,又到嘉峪关,远去了的篝火重又在大漠路上燃起,远去了的鼓声重又在城堞之间回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