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碑林

(2022-05-16 16:18:22)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园地


唐石经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之作,其有二:一为由唐玄宗所书并序的石台孝经,是曾子与孔子关于孝的问答,一为由唐文宗所支持的开成石经,是12部儒家经典著作。

长安城的彻底毁坏是朱温干的。唐昭宗龙纪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挟唐昭宗往洛阳去之际,指示其部将张廷范拆除宫室,官署,衙门,民宅,以木料作筏为舟,载物及长安男女顺渭水和黄河漂之洛阳。从公元618年唐高祖得长安,到公元904年唐昭宗失长安,唐帝国于斯经营286年,曾经使其城宏伟壮丽,美轮美奂。然而朱温暴殄京师,使其一朝为墟。朱温属于野心家,野心家是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时任佑国军节度使并兼任京兆尹的韩建,遵命收拾残局。他放弃了皇城以北的宫城和皇城以南的外郭城,惟将皇城修缮,为新的长安城,以作办公和驻兵之用。当然也是民居之地。长安的人少了,城也就小了。唐有二方伟碑,石台孝经与开成石经,皆立务本坊的国子监,供生员学习,也方便拓印并研究。一旦国子监留在长安城以外,此二伟碑就几乎遭弃了,这使韩建不忍。他知道石台孝经为碑的分量及其造型之端庄与堂皇,遂把石台孝经碑从城外移至城内的一座文庙。文庙在今之西安市鼓楼附近的社会路一带。韩建所行是善举,英明之举。几年以后,梁政府派刘鄩治长安,他见煌煌之开成石经碑仍在长安城以外的国子监蓬蒿之中,便也移它至城内的文庙。唐二伟碑就这样避免了破损或丢失。然而此二伟碑之集中,远远不成碑林。

宋政府有大臣吕大忠,曾经任陕西转运副使,属于重道之士。其弟吕大防喜欢金石,以赫然之碑为国家遗产,遂在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把置文庙的几方碑运至京兆府学。不过唐二伟碑仍在文庙,因为其巍然高大,庄重且存谱系,不能妄动。问题是文庙一带有民居焉,地势也低,难阻雨水冲注,遂使其碑仆倒,埋于腐土,非常的不敬。到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身为陕西官员的吕大忠便指示京兆府学教授李持负责,把唐二伟碑迁至京兆府学之北墉,就是今之西安市三学街孔庙之中。李持作了设计,并填平沟堑,夯筑地基,以建亭,造庑,盖房,阵列其碑。洗碑之泥,刮碑之垢,补碑之残字和缺字。不但迁唐二伟碑于斯,而且还搜选了其他唐人书碑,包括欧阳询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褚遂良的,徐浩的。他还收集了宋人偏旁字源碑和千字文碑。吕大防与吕大忠之举显然扩大了其碑之种类,并初具碑林之格。到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主持对京兆府学与孔庙做新的规划与改造,当此之际,特别辟出专位置碑,使碑林得以升级。

然而众碑并没有永享安宁。碑所遇劫难,主要有人祸与天灾。宋有人以碑为甓铺地,或以碑修桥。元由于土虚坑陷,众碑竟有两次侧而卧之。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地震所摧裂之碑,以百有十而计。

好在众碑总是能逢保护自己的智者。明有西安府学生员王尧典,其在明神宗万历十六年,1588年,按众碑旧文,集其缺字和残字,刻于小石之上,进行整修。有的字以反复拓印而变浅,也加深其笔画。清有毕沅,是陕西巡抚,又是学者,对碑林之保护更为得力。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赴碑林以欣赏刻石,见栋宇倾圮,众碑弃之榛莽,十分痛惜,遂吩咐陪同的官员当尽快整修。于是他们就修建堂廊,编排目录,围众碑以栏楯,并筑起三楹,存明清之刻石,这便延伸了众碑的时间下限。设专职机构管理,并有防卫措施。拓印也不能肆意拓印了,冬季天寒,容易裂碑,所以应该休业。毕沅的方法很是进步,遂使碑林大成其格。

文化是人创造的,不过人也为文化所弘扬。凡是创造了文化的,传播了文化的,或保护了文化的,其人皆会不朽。韩建,刘鄩,吕大防,吕大忠,李持,王尧典,毕沅,未必无过,也未必发展了经济,然而保护众碑,遂能流芳。文化之谋,无往不福君子。当然,伪文化与俗文化不行。

西安碑林现在收藏其碑和墓志及其别的刻石,共11000余件,经常展出的有1000余件,属于天下之最。把文章或图画刻在石头上,立起来以作纪念,谓之碑。众碑密集,森然成阵,谓之碑林。(文:朱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