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腹地渭河两岸的村与号
(2022-05-13 17:08:2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园地 |
发源于甘肃的渭水东行入陕,走过关中腹地,走过八百里秦川,给古老的秦地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中腹地的周至和武功,人口稠密,沿渭河两岸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村庄街镇,仿佛一串串明珠。一河两岸有许多村庄街镇,本来并无甚稀奇。可这里却有不寻常的情形:河两岸的两个村庄,有的名字竟然相同,譬如都是“李家”,都是“王家”;有的名字不同,一个叫“村”,另一个叫“庄”,但却是李家村对李家庄,王家村对王家庄。
还有不寻常的情形。本来,叫“村”叫“庄”,平常,可叫“号”就特别了。都知道先前把商店叫商号,可没听说把村庄叫什么什么号的。打开地图,你就会发现,这里竟然有很多以“号”为名的村庄街镇:普集号,康家号,方寨号,朱田号,赵家村号,陈家号,杨张号,尖柏号,黄家号,高寨号,南寨号,孙家号,朱角号,洪凉号,张李号,正村号,朱家号,户王号,柳村号,等等。在它们的对面,就是名字有同有异的另一些村庄街镇。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这渭河本是一条摇曳摆动的河流。千百年来,有过多次或南或北的游走。在渭河游走的过程中,庄稼人祖辈耕种的田地,有一些就突然间由村庄的附近变到了河对岸。田地可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待到河流趋于稳定,庄稼人就越过渭河,到对面去寻找并耕种自己原来的田地。渐渐地,一些人为了耕作方便,就举家迁移到河对岸田地附近,建立起一处新家园。年长日久,一个个从河对岸迁来的移民新家园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为一个新的村庄。叫什么名字呢?我们都是从李家庄来,这个“李”字可不能丢;不过,也不能再叫李家庄。怎么办?我们是从李家庄分出来的一号人马,就叫李家号吧。一个新村叫了号,看样学样,许多新村也都叫了号。天长日久,在关中腹地,在渭河两岸,一个又一个村与号的相对应,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把村庄街镇叫做号,是完全说得通的。《辞典》称,“号”为名称,如国号、年号。国则大矣,大可以有号。村则小矣,小也可以有号。这是一种解释;商店叫商号,一个商店再开一处门面,就叫分号。一个村庄再立一处村庄,也可以叫“分号”,这又是一种解释。
以上情形,先前我是不知道的。不久前友人聚会,刘文义、李广瑞二位在席间聊天时谈及此事。刘先生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武功人。李先生曾任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在周至县工作过。听了他们的介绍,感觉新颖有趣,增知识、开眼界。这是民俗。这是村史。这是河流变迁中发生的故事。记下来,如上。(文:何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