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隆狗斯纳皮。

真正的父亲黄禹锡。

斯纳皮和“基因母亲”
 
   
2005年12月23日,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就“黄禹锡造假事件”公布阶段性调查结果,称生命科学家黄禹锡2005年5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数据纯属伪造。当天,黄禹锡宣布以“谢罪的心情”辞去首尔大学教授职务。调查委员会指出,这不是一起单纯的事物,而是蓄意造假的重大事件,损害了科学的基础真实性。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
   
在世界生命科学领域,黄禹锡是近几年突然冒出来的“巨星”。2004年,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生成最早从人类胚胎中提取了干细胞。2005年他在英国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克隆狗”成果后,又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克隆培育出了11个胚胎干细胞系。黄禹锡的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成果”,不仅使他获得了“韩国克隆之父”和“最高级科学家”的美誉,而且成为“民族英雄”。然而,好景不长,黄禹锡论文造假的质疑,引起各界对“黄禹锡神话”的怀疑。首尔大学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在3月15日提交论文时实际只存在2个克隆的干细胞系,其余9个实为卵子干细胞系或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而且这2个克隆干细胞系的真伪,还要等待几天后基因检验结果出来才能确认。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令人深思。韩国舆论认为,“黄禹锡神话”的破灭,有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是“急功近利”催生出的产物。
   
克隆是当时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之一,竞争十分激烈。谁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将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声望和利益。黄禹锡无视科学的真实性,在论文中造假,除个人原因外,还与社会的氛围,科研体制的缺陷以及舆论的导向,息息相关。
   
韩国《东亚日报》在题为“黄禹锡神话破灭与国家自省契机”的社论中支出,“韩国盛行的以成果为主的‘快、快文化’,为黄禹锡造假事件提供了沃土。”黄禹锡自培育出试管牛、超级奶牛、抗疯牛病牛、克隆狗一直到胚胎干细胞,一路高奏凯歌,舆论为之歌功颂德,国民为之自豪,政府为之拨出巨款,并授予其各种“桂冠”。整个社会到处弥漫着幻想和浮躁的浓厚氛围。
   
韩国科学家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黄禹锡所在的首尔大学既没有作壁上观,更没有采取“本校保护主义”,而是当天就成立专门委员会,与德国匹兹堡大学调查署等中立的第三方学术机构合作,并向外国专家咨询。调查只花了7天,并且直接向公众发布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结论明确,态度鲜明。黄禹锡被迫辞去包括首尔大学教授在内的一切职务。调查结果出来后,首尔大学校长郑云灿还发布声明向国民道歉。
 
 
图片来自新浪网
文出自《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  邓频声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