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发明了广东面和天津丼
标签:
东洋白话日本文化料理时尚 |

些天我在吃日本的广东面时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微博上,一位广东网友表示:作为广东人没有吃过广东面。原来如此。而在日本,在中华料理中,广东面是普遍存在的。特点是面中有海鲜、蔬菜、鹌鹑蛋、肉类等,汤比较稠密,口味稍重(与清淡的日本料理相比)。吃多了,我误以为广东人也吃这样的面了……
看来这是错觉了。广东面是日本人发明的,他们在面中加上“中华印象”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如果是正宗的日本拉面,主要是汤料考究,其他素材比较简单。但是为何冠名“广东面”?可能是海鲜多以及浓厚的汤与广东料理有相似之处吧。
日本还有一个以中国的地面冠名的大众料理——天津丼,据说这跟天津有渊源。20世纪初,日本有些地区闹饥荒,日本政府用从中国进口的天津小站稻赈济灾民,饥荒过后,当地人用自制的盖饭来纪念,并取名天津丼。
与广东面一样,天津丼也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内涵就是芙蓉蛋或者芙蓉蟹盖饭,天津丼有高档和抵挡之分,无非是素材多少的区别,有些地方盖饭上有黑木耳、枝豆、海鲜等。
日本熊本、长崎有一种中华料理叫太平燕,听这名字,不是福州的名菜吗?不过一看,内涵完全不同,福州的太平燕是肉燕加鸭蛋,而日本的太平燕实际上是粉丝面,素材有虾、墨鱼、白菜、竹笋、木耳等。
夏天到了,中华冷面在日本热销。面是普通的日本面,上面有条理地清清爽爽地摆上切得整整齐齐的素材,黄瓜、红萝卜、火腿肠肉等,佐料的口味稍浓厚。中华冷面完全是日本料理,只不过是借了中华之名,从内涵到形式都是日本式的。
日本常见的大众化的中华料理有这么几样:青椒肉丝、麻婆豆腐、回锅肉、韭菜炒猪肝、干烧明虾、饺子等。有意思的是,一些菜的名称基本上沿用了中文读音,你到店里用中文说点个青椒肉丝,保证店员能听懂。这些中华大菜堪称价廉物美,不少日本的工薪族午餐就吃中华料理套餐。
我常跟来日本旅游的人说,不要因为来自大中华就不屑于品尝日本的中华料理,这些料理跟中国本土的料理已经完全不同,有些就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所以你就以品尝日本料理的心情尝尝中华料理。
当然,日本人的饮食不单是参考了“中华的”,还善于拿来世界各地之精华,改造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咖喱饭本是印度特产吧,但是不知何时起咖喱变成日本的国民食品了。在中小学的中午给食里,常出现咖喱饭。而且日本人把咖喱饭推陈出新、变幻无穷,海鲜咖喱、蔬菜咖喱等都很有人气。超市里销售可简易调理的咖喱佐料,只要简单加热浇在饭上即可。
日本有一种意大利面叫拿坡里意大利面(中文翻译),并非来自意大利的Napoli(那不勒斯),那是经日式改良过的意大利面,佐料主要是番茄酱、热狗肠,口味是日式的清淡和酸酸甜甜。
在饮食方面,日本人善于“拿来”,参考借鉴模仿,借用了名称,领会了理念,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善于融通的个性。就像日本文化虽然深受了中国传统影响,但是形成了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风格。(黄文炜)
黄文炜的电子书《东洋白话》,欢迎阅读……
http://yuedu.163.com/source/a685179de3484917b2653b9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