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早上好!亲爱的育心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郑州的王靖,大易网名豫郑博楷妈。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浅谈国学经典之我见及如何引导3岁孩子爱上读经》
2013年10月20日,在我家孩子3岁半之际,开始接触育心,到今天,刚好两个月。从一开始的强迫跟读,到中间的疲倦抵制,再到现在的习惯读经。这其间,可谓波折多多,小曲不断。不过,一切随着教材的到来,而渐入佳境。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时下,很多家长,都觉得国学没用,或者说,看不到学了国学,会对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影响?虽然佳佳的优秀,足以令我们叹服。但似乎不明朗。因为她还是个孩子。家长之所以肯花装修钱进培训班,是觉得学了钢琴、学了拉丁舞,至少是个技能,是个谋生的手段。而国学经典会带给我们什么呢?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人。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步步惊心》,看过湖南台正在热播的《最美的时光》?是的,我要说的正是这些书的作者——桐华。
因为喜欢她的小说,我看过N多有关她的介绍。“桐华,生于陕西汉中,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在深圳中国银行从事金融分析工作,后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攻读财经类专业硕士,现与丈夫定居纽约。”(这是360百科中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学习和从事财经专业的,但为什么,就会转行做了作家,写的书又那么畅销?我看过她那本《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本书应该说是对她自己成长历程的一个回忆和总结,有几点,很值得人思索和称赞。
第一,她自小读了很多国学经典。她说,“诗词不需要每个字都理解,只需记住它,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某个场景下,其意会自现。”(这一点,我可以从她的书里找到那些原话。)
第二,她有一套不错的学习方法。比如,如何一目十行?英语怎么学?物理学习思路等等。(这些在书中都有大致的介绍。)
第三,她有非常坚韧的性格,可以说百折不挠。我想,正是因为自小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有好的学习方法,有好的习惯性格,才会在某一天,让她灵光一现,触类旁通,从金融行业转为职业写手,畅销作家,从而人生光彩大现。
“他借给我的《诗经》没有白话注释,我读得很费劲,很多地方都读不懂,可他从不肯解释,只告诉我,诗词不需要每个字都理解,只需记住它,某一天、某一个时刻、某个场景下,其意会自现。”我不知道这话是他的父亲告诉他的,还是他懒得解释的借口。
因为读得很辛苦无趣,所以我就不想看了,可陈劲在他无聊的神童生涯中,寻找到一个新的消遣嗜好,就是考我。他常常随意说一句,要我对下一句;或者他诵一半,我背下一半。如果我对得出来,他的表情无所谓,一副理当如此的样子;如果我对不出来,他却会轻蔑地朝我摇头。小孩子都有好胜心,何况是胜过一个神童,所以在他这种游戏的激励下,渐渐地我把整本《诗经》都背了下来。”
这段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原文,第七章。记得多年前看《流星花园》,道明寺的姐姐向他们妈妈求情,让他和杉菜在一起,说了这么一句话:“他是你的儿子,他的人生还有无数的可能。”我们的孩子,未来也有无数的可能。但关键是,我们是否尽到了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把最精髓最哲理的国学经典熏印给他们,最简单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于他们。
结识育心,颇为难得,我非常珍惜这份缘。(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厦门琦妈,是她一直不离不弃的鼓励和关怀,让我下定决心加入育心这个大家庭。)从而,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也格外用心。
3岁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恶之分。对于读经——这么枯燥无趣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会喜欢呢?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经的吧。
一、虚荣心
孩子总归是孩子,他总有自己的小小虚荣心。教材回家那天,我告诉他,这些都是传家宝经,我们全家都要好好爱惜。并拿出大书和口袋书,告诉他,大书是他的,小书是妈妈的。因为他之前跟着佳佳姐姐读得比妈妈好,所以,佳佳姐姐就把大书奖励给他,而把小书给了妈妈。他的眼睛一下闪亮了,满脸的骄傲。读经时,他一脸的认真,并破天荒的自己指读。
二、讲典故
《三字经》、《弟子规》后面都有一些小典故。有一天,我和孩子谈起老家(河南省鲁山县张良镇),我说:“你知道吗,咱们的传家宝经里就有老家张良镇的故事。”
他正在一旁看绘本,忽然地,就扔下绘本,跑到我面前,瞪大双眼,问:“在哪儿呢?”
然后,我就问他:“你想不想听张良的故事?想不想知道老家为什么叫张良镇?”
他使劲点了点头,“想。”
我拿出《三字经》,指着“亲师友,习礼仪”。告诉他,这就是在讲张良的故事。当然,在讲述的过程,我适时作了改编。比如,张良到桥下给老人拾鞋的一幕,我告诉他,那个桥,就是我们家附近的金水立交桥。孩子的兴趣更浓了。当讲到老人送给张良一本兵书,我立刻拿出准备好的《孙子兵法》,郑重地放在他面前,告诉他:“你看,这就是张良的那本兵书,跟你的一模一样。”我指着“高祖兴,汉业建”,告诉他,“你看,这就是说张良帮助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你要不要像张良一样,成为有名的军事家?”
“要!”声音很大。
“要不要让大家都知道张良的故事?”
“要!”声音更大了。
“要不要让大家都知道,你的老家就是张良镇的?”
“要!”声音越来越大。
“那是不是应该好好读经,像张良一样,成为有名的军事家?”
“是!”声音很坚定。
“那我们一起拉勾盖章,每天好好读经。”
“好!”毫不犹豫伸出手指打勾。
三、触类旁通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有无尽的探知欲。我们家孩子非常喜欢地图拼图。在拼的过程,我也会把“称行省,三十五”穿插着告诉他,并和他一起数,是不是三十五个省,当然,他还数不到那么多,通常数到十二就晕了。但是,他已经知道,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有很多的省份。
有一次,读到“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我告诉他,华就是华山,在陕西省。他忽拉一下,就打开抽屉,拿出地图拼图,告诉我,上面有陕西省,并指给我看。我很惊讶他的举动,这让我想到了“触类旁通”四个字。
读完经,我和他一起兴致勃勃找华阴市在哪里,华山在哪里。并给他讲了华山的日出,华山的松,他听得津津有味,并和我约定,把传家宝经读好,长大一起去看华山。
四、动手能力
读过《易经》的家人们都知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在读《易经》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看一看这一卦的符号是怎么组成的,要他牢牢记住。读完经以后,我们会做游戏,比赛谁会将这一卦正确拼出来或画出来。有时候用筷子拼,有时候用橡皮泥拼,有时候用彩笔拼。孩子忙得不亦乐乎,也玩得不亦乐乎。在拼卦的过程中,既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亲子游戏,也教会了孩子认识各个卦符,同时学会了对比各卦的不同。
可以说,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在没有读经之前,我们参加幼儿园的乐高积木课外班时,搭的积木可以用“烂”来形容,现在,他不仅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的课业,还能自己创意搭积木。
没读经前的乐高积木。
http://s8/mw690/002Xiuycgy70rp2eszd47&690
读经后最近一次的乐高积木。
http://s16/mw690/002Xiuycgy70rp3lMBxff&690
最后,我用前两天和孩子的对话:智慧在哪里?来结束本次分享。
在引导孩子读经时,我也常常告诉孩子:“吃饭长身体,读经长智慧。”前两天晚上睡前,我和他聊天,“读了经以后,你是不是知道了张良的故事,黄香的故事,孔融的故事,还认识了字,你是不是很开心啊?”他点点头,“是,可是妈妈,智慧在哪里呢?”
我被问笑了,我指着他的小脑袋,“就在这里面啊。”
“可是,它为什么不出来?”他满脸疑惑。
我笑,“出来的,都是小聪明。在里面的,才是大智慧。我们不要小聪明,我们要大智慧。所以,我们要继续读经,让智慧更大更多。”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嗯。”然后慢慢进入梦乡。
我陷入了沉思。智慧在哪里?智慧,在我们育心人的心中,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恩天地,感恩圣贤,感恩育心经典平台,感恩育心家人们的一路陪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