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上灯台》说课稿(2010-11-16 16:56:23)
(2012-04-10 16:18:47)
标签:
杂谈 |
一、教材分析:
托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首童谣,歌曲生动有趣,简短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出“小老鼠偷油遇猫”的情景。虽然是一首歌曲但故事情节很完整,非常适合幼儿表演游戏。而托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我选择了《小老鼠上灯台》这节课。幼儿在扮演老鼠的过程中:偷油—遇猫—逃跑,三个环节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二、说活动目标:
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所以根据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活动本身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歌词内容,能表现出 “偷油吃”和“猫来了”的不同情绪。
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感知音乐的强弱,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出音乐的强弱。
3、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皮亚杰指出: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
三、说重难点:
能唱出“偷油吃”和“猫来了”的不同情绪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而能根据老师提出的不同游戏规则来遵守规则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一个充分的活动准备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我特制定如下准备:
知识的准备:初步会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物质的准备:猫、小老鼠的头饰。
五、说学法:游戏法、实践体验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六、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法(是幼儿更好的角色转换)、讲解法(掌握游戏的玩法)、引导法(遵循游戏规则)
七、说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幼儿律动
“小老鼠,(嗨!)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多高兴呀!走,一起去吧!” 幼儿随着音乐做律动
二、复习歌曲
“你们还记得《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吗?它把我们小老鼠顽皮、偷着吃油的样子都唱出来了,多有趣呀!让我们来唱一遍吧。”
1、幼儿集体演唱
三、幼儿游戏
“有些小老鼠都一边唱一边跳起来了。”
1、 师生共同随音乐编动作。
编的动作体现出:偷油吃时动作轻轻,叽里咕噜滚下来时要动作迅速。
2、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我们来做个《小老鼠上灯台》的游戏好吗?大家都知道,游戏是有规则的,如果遵守规则就会玩得很开心,不然就不开心。”
(1)游戏一:“歌曲结束时听到大猫——喵的一声,小老鼠才可以逃回洞里(椅子上)。
(2)游戏二:注意听音乐的大小,当音乐小时小老鼠药脚步轻轻的偷油吃,当音乐放大时,小老鼠要立刻跑回洞中。
3、 幼儿游戏多次并交换角色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四、(放音乐)结束
“我们今天玩得多高兴,让我们,你靠着我、我靠着你睡一会儿吧!”
八、教学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取、组织、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转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点、难点。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欢笑,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