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民歌的一片繁茂地——周廷发歌词集《灵魂的呢喃》感言曲平

(2023-08-22 19:34:41)
分类: 说文(文艺评论)

中国民歌的一片繁茂地

——周廷发歌词集《灵魂的呢喃》感言

曲平

 

本人作为一个无名作家,习词学生,拜读周廷发先生歌词巨著《灵魂的呢喃》后,颇觉震惊。

《灵魂的呢喃》是从近千首作品中,精选近300首词为集。其中分别为《颂歌》、《乡音乡情》、《山川如画》、《爱是春天》四辑。

因为作者的上乘作品在全国很有影响和颇高很大知名度,无需本人教科书般地面面俱到评说,更不需要画蛇添足。本文,仅就《灵魂的呢喃》三大方面的风格特色,拙笔几点粗浅体会。

       一、选题宏大,构思精巧,抒发炽热的家国情怀

所谓主旋律,首先要从《百年之本》说起。以前我见过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口号写出歌曲,对作品及作者望而敬畏。本人与周先生至今未能谋面。因见《百年之本》而震惊!能把表达人民心声的口号,从句式到整体写出画面意境,写出哲理,写出党和人民的情感关系——即国之本;乃真情泼洒,大气大作也!

不讲,此歌有多火之类的外行话,不说《百年之本》在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中国音协举办的,歌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集活动的大奖;也无需罗列几十年辛勤创作的荣誉;仅透过《百年之本》“全民朗诵”,《百年之本》“全国高校接力唱”等活动看,其分量之重,质量之高,不需言说!

值得提及的是, 《百年之本》有30 多位知名普曲家挣相合作,王宏伟等著名歌唱家激情演唱……国际首席爱乐乐团伴奏、合唱团伴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作用和影响,远不限于当下。

这样重量级的作品(俗称大歌),不仅需要技巧上的老道,深厚诗文学识垫底,尚需丰富的阅历,坚定地信仰,炽热的爱党忠、爱国之心,爱民之情,乃至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捕捉时机的功力。

《百年之本》歌词,铿锵地道出了“你选择人民,人民选择你,你服务人民,人民拥护你, 人民是根,百姓是本,根深本固百年傲立!”看上去就是几句普通的中国话,上学的孩子就能读懂,是叙述,是描写,是诗,是哲学,是神来之笔。从正面朴实地、亲切地、形象地描述了党和人民的关系。

这首词短短十句,一百多个普通汉字摆在那,党的艰苦卓绝的百年历史,精炼到连党的符号都吝啬用笔,准确地捕捉到党和人民的关系角度为切入点牢牢不放,语言沁入肺腑,催人泪下,一挥而就,大气磅礴……

此类主旋律作品,在第一辑《颂歌》中,还有《党旗》、《倾听祖国》等许多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50多首。

比如《党旗》 “初心叩问大地,誓言不曾忘记,无数英雄的鲜血,凝成一个永恒的真理。” 开头就不同凡响,一改以往离不开“镰刀斧头”(早期)为道具的窠臼,张力大,内涵深,使读者、听者耳目一新。

周先生的这类主旋律作品,角度之奇巧,内容之新颖,思想之深刻,语言之精妙,实属罕见!同类题材,堪称羊中的骆驼,鸡群中的鹤。其独特性,让他人可慕、可叹、可学而不可复制。确是一般词人难以企及的。

 

二、扎根乡土大地,坚守民族芬芳,活画基层民意

周廷发先生并非专职作家。但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高山平原摸爬滚打的痕迹,散发着采风滋润的泥土的芬芳;带着江河胡海搏击的酣畅淋漓。坚守乡土基因和民族风格融入了创作的激情热血。

如《扎根大地》,“鲜花为什么芬芳美丽,那是大地默默的哺育,小草为什么无限葱绿,那是大地无私的供给。大地是父母,从不知道索取……高山为什么巍峨耸立,那是大地平安的托起,江河为什么奔腾不息,那是大地赋予的动力。大地是人民,能把江山托举……”就如从土里生长出来的万物天成,百味精神佳肴,可谓“配乐更美,无乐亦唱。”此词,著名作曲家晓其曲,王丽达和张凤英等名家演唱十几个个版本。优美动听的演唱,现场如痴如醉,网上点击率颇高。

再如《为老百姓着想》,讴歌了基层干群关系,“天冷穿的厚不厚?吃的粮食够不够?下雨房子漏不漏?出门公路修没修……”作者完全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唠家常,忧百姓所忧,愁百姓所愁。决不是艺术表演,纯属作者脚踏实地的写照,和百姓同甘共苦亲如一家的缩影。

此外《普通百姓》、《和百姓心连心》、《老实人》、《重庆挑》、《百姓是亲人》等歌曲,大都写得真实、质朴,写大地,像土人;写峻岭像山人,有的近于土得掉渣儿,没有任何“假、大、空”字样。光土性不是优势,难能可贵的是,质朴中蕴含真情,通俗中赋于诗意,浅显中寓以哲理,这是高深的境界,是作家堪称形成了乡土“风格”及为民而歌的一贯艺术追求

周廷发先生的歌词,也不是完全的主动艺术创作,也有“命题作文”。除了官方重大活动所指定,也有不少文旅景点,全国各地民俗风情,少数民族山歌等等。

东北人常被形容为“起得比鸡还早”,说凡南方人“睡得不狗还晚”。

一次我早晨四点钟误按错手机发出信息,以为半夜三更也无关大局。不料周先生发来信息说,“我为一处景区写词,还没睡呢……”可见,哪怕是地方小歌,也一丝不苟,创作的许多少数民族歌曲,旅游区信息四面八方,直至国外。譬如《土家快乐耍耍耍》、《秀山秀水请你来》、《海西壮歌》等地方歌曲,当下升温,影响可观。

三、语言精妙不粉饰,修辞创新贯整体,习词者的园地

通读《灵魂的呢喃》,我掩卷深思。作者不是创作用心,而是用心血去创作。

我知道周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学者,但从后记履历看,环境似乎没有第一学历受过文学创作科班学习的机会。

然而,作品题材面博大宽广,高山江河,自然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宏大的主旋律,工、农、商、学、兵,众多民族风土人情,宛若信手拈来皆入歌,何其能也?

题材多,产量大,还各有千秋,绝技秘籍何在?笼统地说,我认为,如总的归其一点,就是贴切生动的几乎贯通全集,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修辞手法非同一般。浏览词集,遍布精美修辞画面,且未见词格错误,令我科班出身望尘莫及。

看看《让祖国年轻美丽》,此歌词题材不独特,类似歌名也有多首,而且词词、曲、唱,名家济济。这样的类同题材,没有绝对个性的构思,一般实力不敢触碰。不过就如《红楼梦》有人写了,长篇小说毕竟还得有人继续。

那么,周先生偏向虎山行有何招数?“我是一把种子,默默依偎在你心里,无论你把我种在哪里,我都萌发一片生机;只要你给我雨露,我把鲜花和丰收献给你,让你永远年轻美丽。”

作者运用逼真的拟人手法,贯通整体,画面清晰,情真意切,缜密无缝隙。

再如“阿妹听见山歌唱,耳朵伸进云里边”(《山歌唱给心上人》)。“蓝天弯弯的彩虹,是思念送给妹妹的发卡”(《美丽的思念》)。 “她的辫子长又长,长长的辫子拴风浪。瞄准鱼儿撒一网,捞起蹦跳的欢唱。”(《南沙打鱼的小姑娘》)。

以上几首词,变换了夸张和通觉的手法。“辫子拴风浪”和一般“雪花大如席”句子同是夸张,二者审美境界一目了然。可见作者的修辞创造、创新意思极强。

我本人极其推崇创个性化,艺术的生命在于个性。食人嚼过的膜,哪是没有味道,而如吃苍蝇。西方一位著名作家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尽管此言过激,但依然成为世界文艺理论高等教学的典型例句。周先生一定深谙此理。

一般说来,浪漫、大胆的修辞,多用在轻巧的小题材中,而周先生不仅仅如此,特大题材也敢使用,尤其是通觉手法。

“奶奶的牙齿已掉光,新安幸福咬碎沧桑”(《奶奶》)。“江河奔流希望,旗帜飘扬壮丽”(《百年之本》)。无论从语法规范还是高考看,都属于病句,但在这首词整体意境中,就是精彩;犹如朱自清听到了荷花的“清香”。不过习词者慎用,在这种句式上,出凉调的比比皆是。看来,大学教授可著《修辞理论》,周先生是在作《修辞实践范例》。

需要强调的是,就修辞而言,周先生并非单纯依赖修辞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