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讹传讹贻害无穷(艺谈)——闲说当下歌手的常见错误曲平

(2023-05-13 08:17:03)
分类: 说文(文艺评论)

以讹传讹贻害无穷(艺谈)

——闲说当下歌手的常见错误

曲平

种种原因,社会上一个时期以来少见批评,文艺界尤甚。加之网络的开放,优劣的自由,一些低级歌手的常见错误比比皆是。可忧的是,沾沾自喜,不以为然,任其以讹传讹,贻害无穷。就其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新中国初期,现代汉语标准出台较晚。社会上普及较慢,有些文字新旧读音不同(譬如的、地、得、都)。一些老一代歌手甚至个别年长的歌唱家,跟不上形势,也出现过一些唱词错误,影响至今。就“的”“地”而言,至今似乎约定俗成,有时旋律的需要,也只好根据歌手喜好由之。

二是歌手的陡然膨胀。歌曲是高雅艺术,好多人误解通俗歌曲,可以通俗,不可俗气。人人都可以唱歌,但不能人人都是歌手。个人的自娱自乐和歌手的传播功能截然不同。

三是歌曲演唱可视面小。众所周知,歌词要刊载,而唱,只是靠听觉,有些错误一闪即逝。

      四是缺少批评。文艺批评,不是政治上的批评,是文艺界不可或缺的存在门类。文艺批评,当然有纯批评内涵,更主要的是,评批,评论。

综上所言,当下文艺界的批评也未泯灭。譬如辽宁音协刊物《新歌诗》,坚持数年,还有线上论坛,颇有生气。

即便有批评,也大都注意歌词,没错。大概任何一首歌曲署名,词作者在先,并非词高于曲和演唱。三度创作,缺一不可;歌词一般在先,是基础而已;曲在先的也有,无词的也有,另当别论。

因此,除了专业杂志等,很少见对谱曲的评批,不仅是高端欣赏层面,一般很难介入。录音棚里抢或慢半拍是错误,唱出去,非专业一般只知道好听不好听层面。

而唱词不然。中国歌,你得唱中国话,有些大舌头歌手或故意大舌头的,只能说艺术水准太洼,不能归为错误。而,唱错发音,包括多音字唱错,都是绝对不可原谅的,是大错特错的硬伤。一首歌错一个字,听着像口中被塞了苍蝇,大倒胃口。

譬如有个别大腕歌星把“乌啼”唱成“鸟啼”把“模mu样”唱成“麽me样”,还有常见的“参天”、“笑靥”等等,错不在少数。小学生都知道的浅显文字功夫,往往唱者毫不知错或错不脸红,等于不仅把词作家埋汰一通,更重要的是,歌曲传播面极广,以讹传讹,贻害无穷。

                                                              

                                                               私人博客浅见,供老师及同仁批之。

                                                               2023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