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2017-12-02 15:19:18)
标签:
转载 |
一、课题的由来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课题《中学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研究》的子课题,经过三年的扎实研究,现已基本完成课题立项时确立的各主要研究内容,特做如下结题总结。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课标新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定位在工具与人文两个性质的前提下,语文素养替代语文能力而成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试图对人文性缺失的状态进行根本性扭转。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则定位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引领他们尽量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丰富人生涵养,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基。
主题阅读与课程标准并行不悖,是新课程教材建构的思路,围绕课程标准几个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都不约而同地以主题单元的形式重组了文本,意在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阅读对话和探讨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这种阅读策略较之原先的“单篇阅读”,显得较为厚实,且更具饱满的力度。这种教材编排形式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老师能够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建立新的教材阅读教学思路,因此“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如何突破零碎散落的文本教学,将单一的内容在统一的主题下进行重组;增大了的教学密度和教学容量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如何利用获得的信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如何在主题材料的阅读中实现语文能力的获得和知识的系统建构。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研究主题阅读教学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内容
1、主题阅读的格局研究。
主题阅读教学探讨的主题建构教学区别于以往一篇带多篇无主题的大量阅读,而是使多篇文章汇聚于一个焦点,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内涵,具有较强的冲击力。摆脱了以往教师教学一篇作品和十篇乃至更多的作品、学生阅读一篇作品或多篇作品,阅读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困窘局面。站在大文化大教育的背景下,把语文教育的范畴扩大到生活的范畴,提供学生的是开阔的视野,是高、广、深的思想认识,渗透人文的精神,渗透情感的体验,深入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感悟语文的同时,也在感悟生活,感悟人生。因此,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统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解决了教师长期在两者如何统一和纠缠中的困惑。
2、主题阅读的建模设计。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就是要从精神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教师要将文本的内容、计划、目的、学习时间以及将要进行的主要活动通盘考虑,全面规划。主题的确立,教学的设计,教材的整合、方法的选择……都需要细致策划。一是建构教学主题。主题阅读课堂教学要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组成立体的主题。首先要抓住“共振点”,就是那些连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触发点”,即主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实验法:实验以七年级为主,建立实验与对照班,开展主题阅读点上实验与面上实验相结合的形式,以多开展个别主题内容教学在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为主,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
4、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教育教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达成目标:学习理论,构建研究方案。
实施步骤:
1、认真研读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文学科课程论。
2、结合自己的阅读写作教学,联系理论反思总结,坚持做读书笔记。
3、分析综合,构建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5年6月——2016年6月)
达成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研究,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实施步骤:
1、继续学习理论知识。
2、在读书做笔记的同时,将理论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写作教学中,并坚持记录实践情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第三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0月)
达成目标: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实施步骤:
1、对3年来的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2、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六、研究成果
形成《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施方案
一、
(一)单元导读
对一个单元的文章进行总体的认识,明确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字词梳理
(三)自主阅读
(四)朗读汇报
(五)课文阅读讲解
二、
(一)
(二)
1、阅读材料全年级发放,让学生进行整齐的装订。
2、布置阅读任务,落实阅读要求。
(1)疏通文意,积累生词
(2)勾画好词好句
(3)写批注赏析
(4)写感悟
(5)疑难处标注
3、落实阅读点评的检查,突出个性阅读。
(三)阅读讨论
1、用一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小组确定汇报的主题和篇目(3-5篇文章),各个小组汇报的主题尽量不重复。
2、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让学生共同确定汇报题目后明确分工:开头、篇目段落及点评、结尾、音乐、课件,在一堂课上完成汇报的第一稿文字。
3、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次主题阅读主要完成的阅读目的,不要让学生泛泛而谈天马行空,如:成长单元中,学会抓身边成长的细节,成长是什么;四季单元,让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等等。
(四)组长组织本组精锐力量对本小组汇报材料进行润色定稿
1、教师要抽查各个小组完成的质量,对于薄弱小组要适当介入,培养小组骨干力量的组织能力。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汇报排练。
(五)小组主题阅读汇报课
1、各小组上台汇报
2、小组互评
三、写作
(一)根据本单元阅读汇报确定写作主题
1、明确单元写作主题
2、落实本单元写作要点:写作脉络、写景方法、写作细节等等
3、阅读写作指导
4、单元作文写作
(二)作文批改:自我点评、小组互评、家长点评、教师批改
(三)推荐美文
(四)修改或重写作文
七、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达成了师生围绕主题,进行的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行为。学生在以主题为圆心、以阅读材料为半径而形成的圆上进行阅读训练,阅读内容以“文件包”的形式通过阅读储存到学生的脑海中,实现了阅读中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升、主题品味的立体,达成主题研究、理解主题、创造主题的目的。
同时在课题研究中也深切地体会到还有如下工作有待加强:一是《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理论支撑仍不到位,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时不能够高屋建瓴地看问题,仍出现问题的低起点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教学行为的缺陷。二是案例分析与研究做得还不足,要进一步提高案例研究的水平,要多做录像课的微格分析,来剖析和研究问题,提高案例分析与教育随笔的质量,使其更具有典型性与指导性。三是主题阅读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层面。但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却出现了相对的缺失,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也使部分学生的阅读大多停留在“语言赏析”和“阅读感悟”的层面上,缺乏必要的深度,以致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前的评价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