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实施“一校一章程” 部分民办学校收归公办
相关指导意见出台
罗湖区日前出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罗湖教育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校一章程”、开放学校文体设施及“校长进课堂”等重要改革举措,还将收回部分国有民办学校改为完全公办。
“以章治校”减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根据《指导意见》,辖区学校将被赋予“最高宪章”:学校作为主体,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学校事务,实现“一校一章程”。学校章程必须涵盖干部选拔任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学术评价和各种评优、收费、绩效工资评定、学生课业负担、教育教学事故处理等教师、学生的核心内容。
“学校、学生、家长、家委会等各方权责范围都将得到界定,”罗湖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称,此举是为了探索学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助健康发展,以减少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过度依赖。”
同时,罗湖区各校在2014年内将全面公开办事制度,成立“学生服务中心”,面向学生和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
部分民办学校收归公办
《指导意见》提出,政府拟将在一定年限内收回一部分国有民办学校,改为完全公办,如龙园外语实验学校、明珠中英文小学等。
罗湖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缓解部分片区入学难问题和辖区群众对优质公办教育的追求,“与鼓励民间办学并不矛盾。”对纯民办性质的学校,政府鼓励其自我完善发展。对具有较好条件和较高质量的民办学校,政府则将实行税费优惠等政策鼓励。
开放学校文体设施“益街坊”
今后,罗湖区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读书借书将有新去处。根据《指导意见》,各学校将积极联动社区,与社区共享资源,在周六、日、寒暑假有计划地开放学校图书馆、体育场所等公益设施,为学生、家长、社区居民服务。
“可邀请家委会、家长义工共同参与维护,”罗湖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做到教师工作不增‘量’,社区居民和学生文体活动能增‘质’。”
另外,辖区学校将为社区开展公益教育服务,学校教师将深入社区,为市民家庭教育“出谋划策”,同时学校还将为社区培训教育义工,为社区提供专业服务。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校长进课堂”,希望“校长管理工作的重心要从行政管理向业务管理转变”,鼓励校长“深入课堂第一线,关注课堂教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反馈意见。”
同时校长要担负课改责任,亲自抓校本教研,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要参与3次学科教科组教研活动”。
据了解,“校长进课堂”已被列入罗湖区政府2014年重要工作责任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