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边党辞典

(2022-05-30 09:52:37)

46毛边书的黄金时代   所以有不少人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视作“毛边书的黄金时代”,这是有道理的。我有幸收存了鲁迅亲自督印的他自己著译的几本毛边本,闲了拿出摩挲观赏,真是享受之极。

37龚明德手头的几本鲁迅著译毛边本实物:一九二九年一月北新书局第五版《中国小说史略》、没有注明出版时间的很可能是最早印行的《热风》、一九二九年四月北新书局初版《壁下译丛》、未删去《不周山》的第十三版《呐喊》、一九三〇年一月印行的列入“未名丛刊”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苦闷的象征》、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五日由上海“大江书铺”印行的初版《艺术论》。这些珍贵的毛边书中,有几本的版权页上还贴着盖上了鲁迅名章的印有配色图案的版权印花、或仅有鲁迅名印的版权印花。我这个年龄段而没有家庭书香背景的人,能拥有鲁迅在世时由他亲自督印的毛边书,而且有这么多本,应该是很幸运的。

38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毛边书的共同特点:首先,一定要找可以裁出“毛”来的纤维含量丰富的柔软的上好纸张来印毛边书。我手头鲁迅的这些毛边书,其纸张就比他之同期印制同一书的普通版本要好得多。八十多年过去,这些毛边书的纸张没有变脆、变硬或自动碎散的倾向,而同期的普通版本的书,一翻阅就纸屑纷飞自然掉落一地,也就是无法展阅了!其次,无论是左翻还是右翻的书,鲁迅时代的毛边书,大多都是规范的地角齐整、天头与翻口均毛的完全不动刀的自然毛边。这个特点,也是一群真懂书又爱书的人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来,而后形成共识的。国外的同时或稍早的毛边书,也有毛在地角、翻口而天头都是齐整的叠纸一边,这就不利于阅读和插架。这二三十年我见过的毛边书(包括毛边杂志),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毛在天头、翻口和齐在地角的,尤其是一些十多个印张以上的书,更不利于阅读和保存。而且在用纸上,最近几十年的毛边书,我还没有发现是特别使用可以裁出毛来的上好的纸张的,几乎都是在印制普通本的同时,留出几十百把本不切边而已。最后,鲁迅时段毛边书第三个特点是毛边书的内容必须是文化含量较高、篇幅不太大的书,才可以用毛边形式。鲁迅自己一手操持的《海上述林》,文化含量极高,但篇幅太大,就只在平装普通本之外制作了布面精装本。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巨著《海上述林》的毛边本行世,就说明本头太大是不宜于做成毛边本的。

39毛边书的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喜爱它的人群永远是一个小小的数量。鲁迅时代,也就是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能称得上“毛边党”的读书人不会超过五百人。有人是很厌恶毛边本的,说它一旦买到手不能随即翻阅、裁读起来也非常麻烦等等。这看法,过于幼稚。毛边书,是供有爱书奇癖之人赏存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价值也是在“闲”中体现出来的。

40毛边本的实用价值:就是毛边书由于没有切边,又加之是由上好的柔软的纸张印制而成,所以一旦静心裁开每个页码后,版面就比普通切边本要宽裕,读来赏心悦目,如果有心得,要做旁批笔记,那就更惬意无比了。正是这一点,喜欢毛边书的人,是不大购读普通切边本的。

当然,鲁迅时段的毛边书也不是每一种都合格、鲁迅时段人们对毛边书的议论也不是都对,刚才厌恶毛边书的人就是与鲁迅同时代的人。我觉得最该予以订正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关于毛边书看完之后切了就像新书一样可以永远珍藏这个论调。这个说法,简直就是对毛边书完全没有常识。购置毛边书的人,就因为其毛边才购置的。本来这种毛边书的存量就少得很,怎么可以忍心在读过一遍后把毛边裁去而让它成为普通切边本呢?我看,真有这一类人这么对待毛边书,他们就不是“毛边党”。

41毛边书的阅读快乐:  在于读者对做书过程的参与。这是不可告人的书香幽会,手持一把专用裁毛边书的竹制木制之刀或处理成刃不锋利的钢刀,细心地边赏玩边裁读。先裁开刚购置的一部新的毛边书的目录页,看哪篇文章最想先睹为快,就把刀小心伸进那文章所在的页码,裁一页读一页。会读书的人,在于持恒,不会赶急浏览完了就离开书桌的,而是忙完了不得不干的俗务之后才泡上一杯茶躲进书斋的享受清静阅读的。当然,也有得到一部毛边书,先一口气把它裁完,再躺在舒适的靠椅上欣赏的。萝卜白菜,人有各爱。对毛边书的裁读不会只有一种模式的。

人们或许要问:如今是什么都在“提速”飞赶、越来越商业的时代,裁读毛边书的行为还有可能继续存在吗?这就是“夏虫不可语冰”了!文化,从古至今、从外到中,一直都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精神物。拥有文化,不是拥有一种技能,而是被古今中外的文明慢慢蕴化。打工养家、上班赚钱,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人生作业;但同时,一个高质量高追求的人,在这之外或之上,会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这就是文化。

42“毛边党”的至境    毛边党就是这类文化族群中的数量极少的人群之一。他们爱书爱到了极致,对毛边书情有独钟,这种情趣不是三五年可以由外力的人工促成的,多半是十几年甚或几十年逐渐在读书过程中自己感受出来的一种雅好。一定要用俗世的价值观来评判,那就无解了。要说爱毛边书精神上多么高雅、物质上多么增值,这也是傻得冒油的言论。虽然一部毛边书比如《域外小说集》在拍卖场上是几十万人民币的高价,而且已经有价无市了,但“毛边党”决不会在自己还活着就抛售自己的爱物的,这就叫“至境”。

43毛边本《诗刊》创刊     1957年《诗刊》创刊,编辑于第一期除精心组织刊发了毛泽东同志的手迹,诗词及一些著名诗人的诗作外,同时还运用了“毛边书”这种装帧形式,使创刊号新颖独特,颇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44毛边书的美学趣味     毛边书体现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一本书做成毛边,她大约至少应该是有文学意味的东西。纯粹的“知识类”比如数理工科的专业书籍、电脑教材或者励志类的书籍等等,制作成毛边本都没有什么意义。  按照夏目漱石的著名的“文学公式”,文学作品应当符合F+f的规律。其中“F”代表焦点的印象或观念,对作品而言就是文学内容;f则代表相伴内容而来的创作者在创造作品以及阅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伴随的情绪。  所以大体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毛边书的美学趣味。其核心价值在有意识地唤起阅读者欣赏作品时的丰富的情绪,从而给人以阅读以外附加的愉悦和快感。  毛边书的审美意义,首先在调动阅读者的好奇心。一本封面设计考究、开本阔大、没有裁开书页的好书,会像一个迷宫一样的,永远吸引读者探询下去。  其次,毛边书在边读边裁的过程中使人产生一种在书的“生产”中的“参与感”,仿佛一本书的在最后的成品的阶段,裁开页边的工序被阅读者亲手完成。  一个人在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宜裁读毛边书。他只有在悠闲无事,悠游从容的心态下才适合在一种舒缓的情绪中坐下来,一边裁,一边读。  徐迟在《瓦尔登湖》的译序里建议读者先把心静下来,再开卷阅读。其实,在读任何书籍的时候都需要如此,对于满蕴着书香趣味的毛边书,这种必要的幽静的心态更是不可须臾离之的。“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这些时节,所谓的“三余之日”,正是手握一卷毛边书,感受四时之乐,阅读之美的最佳时机。 

45毛边书是“不急之书”:    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1903年的美国版;此书对于藏书和耽于阅读的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她的1903年初版本英国和美国同时出版,然而英国版没有出过毛边,美国却在一年里再版数次,且出过毛边本,排印精美,字大行疏,纸页考究,所以是一本架上必备的好书。  我日常喜欢把玩的,还有一本伦敦四十年代出版的、著名装帧艺术家艾利纳尔•布瑞克戴尔亲手绘制插画并装帧的,戴恩•卡尔瑟罗普编辑的《十八世纪花园日记》,绿色封面、书名烫金,插图异常丰富。内容则是作者幽居花园,莳花、酌酒、阅读,与乡人交际的逐日之纪录。对于一个爱好闲趣的“玩书”者而言,这样的小品文字最得我心。 46中国书的毛边本珍本   是民国新文学的各样书籍,这些书大抵是平装,毛边,且都已裁开,阅读起来给人丰富的趣味。然而如今毛边原版的新文学版本经过文学史专家大吹大擂之后,早已洛阳纸贵,形同文物。普通读书人不大可能见到,即便见到,也只能被高价吓退,悻悻离去。  我在十多年里也不过得到不多的几册,因其珍贵,早已用玻璃纸袋装起来,高阁庋藏了,所以所谓的裁读之乐,对于这些可居之奇货,基本上谈不到。而当代的“新毛边本”,其内容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于“毛边”的形式一味跟风追逐,精装本的毛边制作工艺尚未过关,平装本虽则形式接近毛边的审美追求了,其内容又大多不够“闲情美文”的标准。所以,我的“毛边书趣味”,基本就被限制在价格不能算高,猎获相对容易的英文老书之内了。47理想的毛边书  富含名家插图,边角制得参差不齐,书顶刷金,内容丰腴,语言优美,对于高品位的阅读者而言,对于一个唯“物”主义的鉴赏者来说,正是最为理想的本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毛边党辞典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