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油印本趣闻

(2022-04-01 09:42:45)
油印本,将油墨涂在用打字机或铁笔刻画或打印有文图的蜡纸上而印刷的书本。
所谓油印,就是将蜡纸覆于钢版上,用铁笔在上面刻字,然后再滚上油墨印刷。由于油印书籍的设备比较简单方便,有蜡纸、油墨、滚筒等即可,故上个世纪初至七八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油印本流传于世。但由于蜡纸等油印设备所限,每种油印本印量有限,因此其珍贵程度要比一般印刷书籍要高。油印在我国盛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它已渗透于各文化领域。直到近十年,由于电脑的应用,油印机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行将消失。但它在这一百年间所起的历史见证作用和文献保存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收藏有近百本各大学院校的油印本(教材)。收藏这些油印本,似乎是在自然而然中积累的,想来,可能是受我小姨的影响,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她刻苦学习那些“深奥”的大学油印教材与试卷,从代课老师,到中学化学老师,从教研组长、教导主任至校长……不经意间,油印本,成了人生转折的象征印象了。

物以稀为贵,大学油印本,以出版教材的油印初本,或由著名教授编写等,收藏价值高。

如下图展示的一册油印本:《图书馆-情报学引论》,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主任、副教授宓浩编著于1984年。宓浩提出″知识交流论″,丰富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说。从1981年起,其致力于将《图书馆学基础》与《情报学概论》综合为《图书情报引论》,而我藏的这本油印本,正是其多年研究成果代表作品,现已无处可觅。

大学的油印本,基本都按需而印,够本校一个班或一个年级同学使用数量就行,一般不会多印,而留存下来的极少或已消失了。

油印本,成熟于七、八十年代,这个时期硬笔书写技巧,硬笔字体欣赏能力、油墨这三者都已经成熟。

大学油印本,顶盛于七十年代后期,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期间,大学教材奇缺,许多大学院校老师、教授,自己动手编写,或手刻钢版,或铅字机打腊纸,或翻印正式教材--绝大多数以便捷的油印本的形式呈现。大学油印本,一直与正式出版的铅印教材并存着。随着许多油印本(正式教材的油印初本收藏价值高)陆陆续续被正式出版,印刷教材的足量与丰富,八十年代后期,又随着日本打印机的传入、普及,大学油印本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一本介绍油印本如何制作的油印本——《誊印技法知识(修订稿)》
这本书得之于艺都古玩城。我记得当时在艺都古玩城的一个地摊上,在一堆乱七八糟的旧书堆里发现了此书,直觉告诉我应该是一本油印本,马上拿到手,翻开内页一看,果不其然是一本油印本。于是,我将《誊印技法知识(修订稿)》从头至尾查看了一遍,品相虽然一般,但是没有缺页,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的,讨价还价,收入囊中。
此书由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应用美术组编写,出版于1974年5月,16开本,印量稀少。从目录上来看,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工具;第二章:排版;第三章:誊写;第四章:制版;第五章:油印;第六章:修改,每个章节又分为六个小节,例如第一章节分为:誊写钢板、铁笔、蜡纸、油墨、刮板等五个小节,窥一斑而知全豹。整本书的内容浅显易懂,条分缕析,从制作油印本需要的工具,到油印的制版,油印的印刷等等工序做了一个详实的介绍,使人读后,对油印本的制作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油印本看似平淡无奇,比较简陋,实则制作不易,工序还是比较繁琐的。
通观此书,字体端庄清晰,美观大方,插图既实用有漂亮,内容好,印量少,值得拥有,值得庋藏。
曾经在许多年前一个初夏的午后,碰巧路过一个小巷子。在巷子的尽头,无意之间发现一个很小的旧纸店。走进小店,见其中堆积了许多的书箱和报纸,因为无心翻捡,上前询问老板有好书的吗?于是一个中年妇女模样的老板,便从一个破纸箱中取出一本蓝色封面的旧书,隔着一个书架,递了过来。接到一看,原来是一本油印本的书,书本并不厚,书名就是《亭桥词》。扉页上还有一位老先生的题字,很是古雅。询及价钱,居然并不贵,于是交钱付帐之后,便当即离去。回家之后,翻阅此书原来是被誉为当代词圣许白凤的作品集。可惜,当时虽然感觉这是一本好书,但对于她的真正价值并不清楚。不久便低价惠让给了一位书友。至今引以为憾事。
33年前的今日,1989年3月26日海子卧轨而去。海子1983北大毕业后,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1984年入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星尘》就是中国政法大学诗社的油印刊物。海子则是诗社的顾问之一。我收的这本是《星尘》第五期,内收海子的诗《给你》。有说此诗写于1986年8月。油印本目录上,此印本编于1986年12月。无论如何也是此诗早期刊发之处。文字上也与常见版本略有差异。
我手里的油印本书籍不多,只有这么薄薄的一本。这个是《毛主席诗词讲解》,1968年山东印本。
这本书不是买来的,是我兄弟文泉给我的。他的藏书种类多,内容丰富,不乏各种各样的古籍善本。我们之间爱好不太相同,可是对于书的趣味相投。有一次在他家里玩儿。他抱出一大摞油印本的主席诗词。说:“哥,你挑一本留着吧。”于是我就拿了这一本。
把阅之余,一种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想起了我们作油印试卷的岁月,和曾经帮助老师刻蜡纸的那段经历。油印本是书籍类收藏的小众,虽然看上去及其简朴,却别具一格,也不少值得收藏的珍品。为此,特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技术平台,在孔网广大卖家及藏友间寻找以下油印本名品或同等类别的书籍,有签名上款最好,没有也没关系,价格好商量,自己没书但能推荐信息者酌情给予报酬。下列是开出的书单:
1、陈寅恪《论再生缘》、《两晋南北朝史》、《元白诗笺证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等等
2、王世襄《髹饰寻解说》、《刻竹小言》等
3、顾颉刚《古史辩》、《浪口村随笔》等
4、张伯驹《春游锁谈》、《丛碧词》、《丛碧书画录》等
5、袁克文《洹上词》等
当然,油印本名篇还有许多,如汤国黎的《影观诗稿》、柳亚子的《浙游杂诗》、范君博的《比珠词》、吴眉孙的《寒竿阁集》、江南三刘的《黄叶楼遗稿》、沈禹钟的《苏州集》、黎锦熙的《宋元明学术思想文选》、郭沫若的《孔雀胆》、孙犁的《冀中一日》等等
蜡刻本在六七八居多,因其印制灵活,在规模集体性、同圈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流通性。
火红时代,各种宣传文件、思政资料的蜡刻本在广大学校工厂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主席诗词、红歌是常见一类(一位朋友已分享),蜡刻手工体加之图画,确实给人以震撼之感,人民的创造力太强大了。
地方性歌本、曲艺文化属于同圈群体资料(发行量小、种类繁多),各种民间油印版本至今存世量不少。许多曲目随着老艺人群体消逝而消失,这种歌本成为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蜡刻本在个性化设计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其在初稿、草案、未定稿等也多有身影,很多蜡刻的地方志直到现在也很受欢迎。
2007年的一天,我去立交桥下王老头的旧书摊看看有没有新上的书。我到那时,王老头刚摆上摊,还没有顾客。我第一个翻看起来。摊上有一本不起眼的旧书,灰不溜秋的、静静地躺在那里。书名模模糊糊,拿起来仔细瞧,才认出是《毛主席诗词讲解》。封面用黑红两色套色油印,红色印书名签底色,黑色印书名和一枝梅花。带着好奇心,我翻开书页,内页用仿宋字刻写毛主席诗词,用魏碑体刻写注解,全是手工油印。字迹刻写的工工整整,是60年代合工大刻印的。
最震撼我的是目录后面的一页纸上,正反两面两幅毛主席诗词手迹,也是手工刻写油印的。一幅是《蝶恋花.答李淑一》,采用双色套印,红色印书笺红条格,黑色印毛主席诗词手迹,套印准确,仿刻的十分逼真。另一幅是黑色单色刻印的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诗词手迹。我被这两幅油印的毛主席诗词手迹迷住了。于是决定买下这本油印本。一问价格,王老头开价更让我开心,只要一元。明显是个漏儿,我高兴的买下了它。这是我第一次买油印本,也第一次认识到油印本居然也可以印的这么美,十几年了,我一直珍藏着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