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传略之卫若老师
(2022-03-30 10:25:54)卫若老师
这天我在头条发了一个帖子,有人留言了,我忙回复。那网友又回复说,是我的学生吧?互通姓名之后才知道,哟,原来是近四十年前在李店乡中时的同事卫若。于是语音通话,聊了别后各自的遭际经历,又相约见个面拍拍。卫老师又在微信语音上说起,我曾经给他纠正过鄱阳湖鄱字的读音,说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读错过。我倒是一丁点儿印象都没有了,要不是卫老师提起,我还真不知道交往中有过这么一个趣事。语音交谈中卫老师笑言,我发在微信上的一张照片,两个人相貌很像,我倒没有觉得。还说到,他已经有了孙子,做了爷爷,成天逗着孙子玩,感觉很是幸福。我说,我已经做了外公,有了两个外孙。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忙了不看微信,闲了有时候也不看微信。这一天我淘书回到家里,一看微信,上午八点多,卫老师给我微信留言,我这一会儿就在十四中学校门口。我心里很愧疚而且遗憾,吃了早饭为什么不看看微信呢,错过了和故友重逢的机缘。
年月日上午,我到一处淘书,离卫老师的住处并不远,很想去拜访他,于是电话联系,卫老师说,我也很想见见面。但是,近段不方便见。
卫若老师是社旗县城人,家住后河学校。他很瘦气,就显得个儿高,白净子,理个偏分头,剑眉,眼睛很秀气,高鼻梁,嘴巴大,嘴角尖。衣着时髦,性格外向,活泼和气。
有一天我下了课,忽见来了一个年轻轻的新教师。后来接触多了,了解了情况,原来是教语文的。因为都是年龄相若的同龄人,交往就多起来。吃了晚饭几个人常常在学校周围的田间小径上散步。有一次几个人又散步了,说起来教的历史教材。我说我在教语文的同时,兼任着历史课。只要教的遍数多,就能像卖油翁一样,熟能生巧。于是我从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说起,一口气把第一册的内容复述了一遍。卫老师叼着烟说,你教的真熟,都能复述出来。我说,这是历史,相对简单些,语文就不行。
卫老师住室的隔壁是教物理的秦哲老师的住室兼办公室,时间长了不知什么原因,界墙掉了两块砖。这一晚秦老师的妻子去学校了,两个人早早的入睡了,却没有关灯。卫老师透过界墙的砖空看着说,真早可睡了,还咕隆的,我和另外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我在1985年秋天调到社旗县三初中时,还到后河学校卫老师的家里见过一次。后来听三初中的语文教师吴志刚说,卫老师调到城郊河南街学校了。再后来,我听贺保罗校长说,卫老师一家调南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