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四家:唐 寅作品欣赏

标签:
唐寅画作欣赏 |
分类: 古今画作 |
2014-10-27 中国山水画频道
吴门四家:唐 寅作品欣赏
唐寅(1470—1524),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章,实也名不虚传。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骑驴归思图 绢本淡设色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均为他题画的别号,吴县(今苏州)人。赋性疏朗,任逸不羁。曾经刻其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骑驴归思图》描绘的是奇峰杂木,山坞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涧;绿树迎风,舞姿婆娑;在艺术表现上,山石用带水长皴,非常湿润。秋树青黄,多做空钩夹叶,在画风上接近李唐、马远等院体,但具“文人画”风格。画上题诗云:“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吴郡唐寅诗意图”,从题诗中可看出此画是在会试归来后与妻分手前画的。唐寅会试归来即向周臣学画,是年三十岁。
山路松声图 绢本设色 1516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山水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路松声图》。这幅作品是唐寅四十七岁时,画赠吴县知县李经,故款为李父母大人先生,下款为治下唐寅。上铃印“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可知是他晚年归心佛氏后的作品。四十七岁为唐寅壮年画风成熟时期。
《山路松声图》画面前景是峻峭的山岩,一曲桥连接着数山,一高士立在桥上袖手观望,一童子抱琴随后,反映了古代隐士的生活。桥下瀑布自后景高山流泻而下,时隐时现,而层层飞泉缓缓流淌,是全幅画的脉络,由它将山峦层层推高推远,造成幽深奇妙的境界。瀑布自桥后的岩头垂下,落于桥下的石岩间,成奔溅之势后,流入溪流。中景以三株巨松为主,松树的主干和技干均呈“S形”的回转,互相穿插掩映。后景是山峰崚嶒,顶端以“介”字点作小树。这幅作品在构图上以高远法表现“连江叠嶂,纚纚不穷”的江山景色,尽略去南宋一角倚重,一角留空的特点。山石画法虽明显取法于宋人李成、刘松年,但唐寅改变了南宋院画的以侧锋挥洒,大块画面的勾斫画法和锋芒毕露似刻山的味道,而是用中锋兼用侧笔,作细长线条的清劲皴法,并间以小面积的侧锋勾斫或点斫。随山势变幻或作曲线弧皴,皴笔细密遒劲、流畅娟秀,挺拔中见柔和。这也表现在山石的画法上,已渐掺和沈周、文徵明的笔墨观念,将其化为己用。在皴的基础上用水墨晕染,使山峰于奇峭的风骨中,孕含了爽洁秀润的雅逸之气。同时在面的明暗处理上也脱去周臣块面厚重的面貌,用浓墨皴染时留出道道空白,黑中存白,形象地表现了硬峭的质感,这也是唐寅在绘画技法上摸索出来的独特技法。而树枝上的长曲,虽得之于周臣的技法,但却使之成龙翔凤翥之势,令人叹为观止。画中点景人物刻画精细,一丝不苟、神采飞扬,有呼之欲出之感,使整幅画的立意很高。右上诗题: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春山伴侣图 纸本墨笔 纵82厘米 横4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唐寅。
此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此图位置经营,如树木偃仰,人屋安放,泉石错落,山路迂回,都别具匠心,和一般简易的文人山水不一样,尤其是全图笔墨隐约可见宋代山水画的骨骼,真可谓“北人南相”。
杏花茅屋图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曾从苏州老师周臣学画,也受过沈周的指点。他的绘画在基本技法上,是透过接受从李成、郭熙到李唐的传统,而在笔墨情趣和意境上,则是文人的素质,可以说是画匠士气俱有。《杏花茅屋图》是他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
王公出山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门生唐寅拜写。 钤印:唐寅私印
此图是一幅描绘王鏊应诏赴任的纪实性作品。王鏊字济之,号守溪,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其人博学多才,唐寅深为敬服,故画款有“门生”之称。根据卷后张凤翼的题记,王鏊此次应诏出山,在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唐氏时年三十七岁,该图画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部份情节。图中王鏊乘轿车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前一人牵马,左有挑夫,右有护卫,四周崇山峻岭,殿顶隐约可见。画面山石用细长的小斧劈皴,师李唐皴法而去其凌厉、刻露,车马人物用白描勾勒法,形象虽小而形神毕肖。其他衬景纵左至右、由远及近,丰富而不滞塞。后纸有祝允明、徐祯卿、张灵、吴奕、朱存理、张凤翼、吴湖帆等九家题记,曾经顾子山、鲍约亭、吴湖帆鉴藏。《清河书画舫》、《弇州山人续稿》、《过云楼书画记》、《式古堂书画彙考》著录。
贞寿堂图卷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作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的《贞寿堂图卷》是唐寅最早一幅有记载的画作,被赞为“少诣若是,岂非天授?”,当时唐寅年仅十七岁。此图绘当时文人周希正之母住所--贞寿堂秀美风光。图中山清水秀,竹篱亭院,苍松老树,小桥流水,一老妪在侍者陪同下端坐于堂内,悠闲自在。庭前对岸一人过桥,似有拜访之意。此画布局、用笔、意境都接近文人画,山石皴染粗简,树枝线条细劲如篆籀,人物形态简拙,有颇多沈周的意味。
兰亭修禊图卷 1491年作
款鹤图 1492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幅“别号图”系唐寅23岁时所作,画中山石的皴法谨严,树多虬枝,颇类宋人。“款鹤”或既为王观,号款鹤,王穀祥(1501-1568)父,以医名,与祝允明为姻亲。
虚阁晚凉图 立轴 1499年作 四川博物院藏
款识:虚阁临溪足晚凉,槛前千斛藕花香,蔗浆满贮金瓯冷,复有新蒸薄茸霜。
全图用笔较为细碎,山石无韵味,构图也迫促紧密,失却画面空灵的感受,似应为较早面貌。近处岩大树二株交枝连阴而立,岩右为通路,树荫下一水榭,高士两人席地而坐,谈笑甚欢。草堂内置桌椅,一童正奉茶前来,四周林木蓊翳,一片盛夏景色。远山类沈周法则,时见矾头,一瀑甚壮,自山间奔泻,波涛壮阔,倾注于溪中,经木桥下而至屋前而波面渐平。一童前导,另一高士正扶杖来会。溪旁浓荫连绵,直至岩脚尽处。
震泽烟树 纸本浅色 47*3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自三十岁试场被黜,返归故里,专心绘事,好佛理及性命之学。此幅略见周臣格法,而林木用笔水墨蕴藉,水草及苔点法又属元人面貌,应为早期习画时之作品。
湖畔松岩前一高士踞船头而钓,岩上杂树丛生,或点点或写,夹叶穿插其间,左岩更作一树遥遥相对,得翳蓊茂密之趣。岩间一道小溪,涓涓细流,萦回泻下,倾注湖水中。山石块面巉挺,用笔圆婉自然,墨色淡雅温润,甚有文人画意趣。一抹沙洲,数脉远山,写尽湖中浩瀚苍茫之妙。着色以赭为主,略见微绿。诗云:湖上桃花坞,扁舟信往还,浦中浮乳鸭,木抄出平山。
沛台实景图
绢本水墨 丙寅(1506年)作
题识:正德丙寅,奉陪大塚宰太原老先生登歌風台,謹和感古佳韻並圖其實景,呈茂化學士請教。唐寅。此地曾經王輦巡,比鄰爭睹帝王身。世隨邑改井猶存,碑勒風歌字失真。仗劍當時冀亡命,入關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钤印:唐居士。
唐寅在题诗中讲述了绘制此图的原由。明正德元年丙寅(1506年),唐寅36岁时,陪同大学士王鏊游览沛台后绘此图,并赠茂化学士。沛台,又名歌风台,位于今江苏省沛县境内,相传,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于是筑此台以纪之。
唐寅此图纯用水墨,完全是纪实写生之作。庭院屋舍结构清晰,颇具透视感。各种树木相间杂,多用空勾夹叶,繁而不乱。近景坡石用细笔长皴,微作晕染,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是唐寅较富特色的山石画法。远景一角山林,雾气沉沉,墨色湿润,与近景相比较,虽有近大远小的区别,但在空间位置上却有很大的随意性,反映了中国古代画家对空间处理的独特理解。整幅作品融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呈现出劲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
高山奇树图 绢本设色 纵122厘米横6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高山奇树似城南,兀坐联诗兴不厌,一自韩孟归去后,谁人敢把兔毫拈。唐寅。
唐寅是一位放荡不羁的旷代才子,在琴棋书画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他那才子型的才思敏捷与自由飘逸的思维方式,更是造就了他那潇洒的笔法墨法以及独特风格。《高山奇树图》是一幅构图雄伟,构思巧妙的山水画杰作。画面上方的高岭山石也多是湿笔长皴,但用墨较为清淡而湿润,枝叶浓密,别有情致。整幅作品,高柳婆娑,意向清俊秀逸。水天相连,意境高远。全图用斧劈,皴笔较短,暗处浓黑。属早期作品。
步溪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在山水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将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险、缜密劲健的特点,与南宋刘松年、李唐以小见大、以白计黑、简洁明快的手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自身周密雄劲而又清旷秀美的艺术格调。《步溪图》即是体现唐寅这种风格的山水画佳作。
山水 设色绢轴 山水 设色绢轴
看泉听风图 绢本淡设色 南京博物馆藏
题识:俯看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如何不把瑶琴写,为是无人姓是钟。唐寅。
画面主体部分是二高士并坐,正观赏着由岩洞中流泻的瀑布。瀑布虽不大,然奔流急泻,数处飞流腾跃。水势画得极其生动,这是宋院画家们绘画的特点之一。此幅画的山势突兀,峭壁陡险,老树虬曲,枝叶苍茂,用墨勾皴,明暗清晰,这也是南宋院画特色。树后山岩的皴笔轻而淡,逐渐消失在云间。远山则起走明显,略见山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马远和夏珪作画的一贯作风。本幅约为唐寅三十七岁以前的风格。以南宋院画风格为主的作品还有《抱琴归去图》、《清溪松荫图》、《溪山渔隐图》、《灌木丛筱图》、《雪山行旅》。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有的表现了南宋院画的某一方面特色。
楸枰一局图 水墨绢本 抱琴归去图
层楼拔嶂图 绢本立轴 (2240万元,2008年4月北京长风)
款识:拔嶂悬泉隔世嚣,层楼曲阁倚云霄。杏花灼灼逢寒食,槐叶青青试冷淘。唐寅。 钤印:唐居士、南京解元
《层楼拔嶂图》是唐寅艺术成熟期典型作品,行家所谓“大开门”者。画作通体笔墨谨严,无一树一石懈怠,一点一划迟疑,森严中寓灵动,苍劲中见秀雅。此画传承有序,乾隆时曾为苏州刘蓉峰寒碧庄所藏,后被现代著名鉴藏家王己千作为案头珍品。
策马访友 设色绢轴 1519年作 高山流水 立轴
清溪松阴图 绢本淡色 146*73.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题识: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恰似春雷未惊蜇,髯龙头角暂皤泥。唐寅。
《清溪松荫图》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这是唐寅学周臣时期的精心之作。画面上的远山迎面如巨碑,山头为密密,逐渐疏淡。山腰用云勾烘托山之高峻。画上一高士跌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沉思。高士旁一童捧书而立,虽无瀑布,在岩壁所成的洞壑中,却见溪流轻泻而出,于岩脚处激生涟漪。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而其中一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山峦,有随风微扬之势,用笔老练。
钱塘景物图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七绝并署款:“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船过水风腥。唐寅。”钤“吴郡”(白)、“唐白虎”(朱)、“学圃堂”(朱)印。此作在流传过程中曾经遭受损坏,题诗的顶端部分“钱”、“寄”、“船”字为后世所补。本幅下方二藏印模糊不可辨。图画崇山栈道,游骑翩翩,草阁游人独坐,江中渔舟游弋。山石、树木取法南宋李唐、夏圭,用笔方硬细峭,刻画精到,点景人物形态自然,风格细秀,显示了作者早年规步南宋“院体”风格的绘画功底。
茅屋风清 绢本设色 北京博物院藏
题识:茅屋风清槐影高,白头胼坐讲离骚,怀贤欲鼓猗兰操,有客携琴过小桥。唐寅。
本幅应属三十六岁前的早期作品,尚具周臣风格,然皴法已渐继渐具自己风格。
两岩耸立,谷处夹小溪,溪上架木板危桥,水波汹涌,奔流出桥下凹处,削立如瀑,狼花溅起,仿佛水声情越,起于耳边。一仆负炊具食盒,正渡溪前来。岩头五松盘翳如龙,蔚成浓荫,山道都削木架成,以示险峻。右侧道上,一高士正携琴前来,中见水亭筑以围栏,桌上罗列书籍典册,高士二人,正意在岩顶百丈高瀑眩目奔浪之中。后景除山谷夹溪,高耸直立外,山腰并作楼观隐现于林木中,此为南宋作品屡现之题材,唐寅也不能尽去陈规。
山石为斧劈,石面明暗分明,皴笔略长,且以中锋着绢略勾后锐折,悉意纵长。作树灵秀生动而水势尤佳,波平处惭现之涟漪,波急处所成之立浪奔泻,无不勾勒烘染得法,均见画意寄托之用心处。
行春桥
白云青嶂图 立轴
空山长啸图
纸本墨笔
南游图卷 设色纸本 1505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伯虎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有时也有与沈周、文徵明画风相近的作品,如本幅《南游图》。这是弘治十八年二月,唐伯虎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整幅画不着色,墨韵跃然纸上。皴线作被麻,山势平缓。而其中一株树用胡椒点点叶,与沈、文画树叶法神似。
画上诗云:江上春风吹嫩榆,扶琴送子曳长裾,相逢若有知音者,随地芟茅好结庐。
夏雨归牧图 设色纸本 1508年作
款识:狂风骤雨暗江干,萧籁山中夏亦寒,独有牧童牛背稳,归来一笠带沧烟。正德三年孟夏月望,晋昌唐寅。
风雨归牧为宋人常用的题材,此幅即写风雨欲来之情景。近处岩岸平坡作柳、枫等杂树四株,枝叶皆向左扬,以示风势。坡后山岩陡起,笔法老硬,平台上杂树丛生。岩后近处为一水榭,高士垂帘而坐,放眼观赏景色,后有一童一妇侍立。屋后为庭院,竹篱为墙,院中右堂室、居屋,前有老槐,后围以竹林。篱间柴门开启,正有农事老及牧儿骑牛归来。远山块面方硬,峰头均见皴笔。署年正德三年,唐寅三十九岁,自我风格已渐形成,此图远景不使全部虚去,已颇有吴派构思的用心处。
草堂清暑图 立轴 1519年作
松溪幽楼 立轴 设色绢本
西洲话旧图 设色纸本 1519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五十岁时画的《西洲话旧图》,其境界也从早中年的雄峻郁拔变为平淡清逸,极少大山石,虽然小山石的皴染仍较缜密,但图中的树木和竹丛的点划已是生拙随意的意味。
唐寅的山水画大都是高人雅士急流引退、遁世独处的主题,这正是他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表现。画中的人物虽小,但其神情、仪态都刻画生动,具有完整的情节,不同于一般的点景之作,又不像某些文人画家一味忘情于林泉,自鸣清高。《西洲话旧图》的题诗云:“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书本身渐称学者,众人疑道是神仙。此须做得工夫处,不损胸前一片天。”可见这隐遁的思想中包含着自食其力的自豪感。
双鉴行窝图
绢本设色 正德己卯(1519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吴门画家们为他们的友人画“别号图”,依据的是画主的“别号”,这也是吴门绘画的一种主要艺术特色。本幅图后唐寅自书“双鉴行窝记”,记中言新安富溪汪君时萃,“筑室数楹,苫茅以蔽风雨,填垣以莳果药,布衣韦带,读书其中。夹室凿池二区,储水平堦,歌沧浪之濯缨,玩泌水之乐饥,不知老之将至。由是,若将终身,遂扁其室之楣曰‘双鉴行窝’。”意即以水为鉴,以屋为窝。后汪应风又记云:“又凿池为二沼,名以双鉴,而先生因寓号焉。”本幅作于正德己卯(1519年),时唐寅五十岁。“双鉴”,即新安富溪汪荣的号。汪荣,字时萃,又号实轩,别号双鉴。双鉴行窝构于汪氏家乡的富溪之滨。
守耕图卷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守耕图》卷,绢本墨笔,无年款。“守耕”,即陈朝用,吴郡故族。画上题款:南山之路上腴田,当守犁锄业不迁。昨日三山降除目,长沮同拜地行仙。唐寅为守耕赋。
守耕图 手卷 水墨纸本
款识:南山之麓上腴田,长守犁锄业不迁,昨日三山降除日,长沮同拜地行仙。唐寅为守耕赋。 钤印:唐伯虎
此幅《守耕图》极精,色彩艳丽清雅,山、树、人物,笔法精致,描如游丝,精劲之甚,是唐寅悉力之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守耕图》,与此画及其相似,两幅比较,画面场景、情节、物象基本相同。此幅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其山石皴法丰富,多有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等笔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杂而不乱,极富韵律和文人画秀润空灵之美感,展现了文人逸士优闲、恬淡、旷达的精神生活。他的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粗笔一路源自周臣,然于刚健中别具清俊秀逸之韵;细笔画属其本色,更多文人画笔意,景色简约清朗,用笔纤细有力,墨色淋漓多变,风格奇峭而又丰润。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fY1ONfkIsIthRW7H1VUC7icNgOlX9fCAcyzOyMd9fwmpFwUViaolHxwQ/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墨梅 岁寒三友图 上海栗美博物馆藏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zv4mgCKxUmnicCVhNdvutZA496FyJBU1mic6hWztuXIXmygQOfFOQvaQ/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临水芙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立石丛卉图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eByAgI0jiaD0HdTVhadLHC4ichM6xURgfaz8N33JRdvFUnrOcLQImAjA/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唐寅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的画家,29岁时因为科场舞弊案被无辜牵连,蒙冤入狱。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画家在给文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画中迎朔风而傲然挺立的风竹,几乎就是画家所处境况的再现。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R6lAWJ29dpCoqjNfiaicnRa49vZ1pXnW6TvEia2wJnVicB8DdtFuVeRcRA/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牡 丹
牡丹贵在艳而不俗,古人写者虽多,和墨点成而得其超逸之趣的,唐寅此帧可谓绝品。
唐寅以山水人物为多,然从故宫之临水芙蓉之墨写芙蓉,或写萱花、或写墨菊,得知他的写意花卉,也甚杰出。图中以深浅墨色随意写成盛开牡丹一朵,并以浓墨点蕊。正叶浓而反叶淡,勾出叶筋,叶有风势,若蹁跹欲舞。题云:倚槛娇无力,临风香自生,旧时姚魏种,高压洛阳城。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6MXSiaZqicuNDgODGwG1lEmRVbPno9WXw2yIBFNNxO1KQN0Cz7arepwg/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墨 竹
墨竹组成不难,难在得势。故宫有传石涛和王原祁合作风竹,评者论谓如野战,初看略无纪律,八面生叶,而纪律自在其中。
此帧扇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一组,再略衍生数笔为竹稍。左侧也作初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右下急趋,所作风势极为生动,而用墨也颇潇酒自然,得一气呵成之神韵。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vnw3ibibibQ5kmCmRll5aZGqCoiaicYDnkGNdPJfqicd3CgWeCcKX6PnWjvA/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江深草阁
江岩泉瀑落处,松岩掩隐草阁,一高人于水榭中启窗凭栏而坐,正观赏粼粼波涛消失于天际尽处。案头罗列鼎书之属,以示读书余暇尚能寄情自然。古松盘曲,左右各二枝,互相纠结,一为高枝,一则低偃,并有夹叶三二株隐于石岩削壁。山石皴法细密,结构虽同斧劈,皴笔已继长如披麻。右侧山道一童方持桶而下,欲取江水煮茗。全图染色以浅绛为主,偶以青绿作松针和树叶。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ej4Adh9YzHc2nwRoruHKwfiaKOtciaESUaL1L93icSXFayRKKfDQFWfLA/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后溪图
此扇亦应为唐寅较早的作品,近处坡上四树并立,或松或枫,夹叶与点叶交相叠成,坡下别以浓墨胡椒点法遥作呼应。坡下见屋宇三四,以点攒簇为密林环绕。前有小道,溪上作木桥,正有高士扶筇立于桥上。远处坡后再作陂陀,点叶则渐远渐稀,浅墨为近山,深墨为远山,相互烘托。
图中树法用中锋,坡面均平矮,故以披麻为之,纵笔为波纹与文征明笔法甚为近似,与美国弗里尔藏南游图卷神韵相近,应属同一时期作品。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k5hVgXo35cpElHskcrw20bSfRtzibUTl8jKsibYdtiaSibWpSZC9Irb5RA/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小桥流水
此图画法较稚拙,款与一般所书“吴郡唐寅”、“吴趋唐寅”、“晋昌唐寅”均不类,题为“苏台唐寅”,温肇桐在唐伯虎年表中曾说道:吴一鹏在贞寿堂图卷中为周母致祝,题云:“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诣若是,岂非天授。”唐寅在三十岁因考被黜,归号六如居士,方正式从周臣专意翰墨,然其天姿英发,早岁即已窥书画门径,如此图属真迹,应为早年面貌。
作高士携童负卷从岩间出,方涉木桥。桥头垂柳一株,疏叶点点。石作斧劈,笔较琐碎。石后出夹叶一株。染色除以赭墨略分外,以重绿点叶,石青染童衣。
http://mmbiz.qpic.cn/mmbiz/SJfF6Uib3E5WO71FibohJ8kFsuiaDaqNySchMSFogUjG8bicMFia0ibQ9buGaRZGYY00Vy4qUCia2XzTiaV7HWPBiclJibtg/0寅作品欣赏" TITLE="吴门四家:唐
松荫高士
约为唐寅三十七岁的作品。
二松交荫于前,一松斜立于后,交柯盘绕,势向右引左侧别点一树以为均衡之处。凡作古松,均绕以枯藤,以增苍劲之势。
松下高士枕席而卧,正罢卷憩息,一道清瀑从左侧岩壁间流下,回经由高士前而奔出。左侧作岩脚,行笔柔和舒软,点以苔点,全系沈周家法。岩后并补夹叶竹林,在紧密中又现萧疏,颇见用心。右侧岩块重叠,矾头与平台相间,后山皴笔不多,连出远冈,皴笔染墨均极深厚,由于近墨深浓,空间留白处理得当,毫无迫塞之感。全图松风清流,天碧山青,极造境之妙。笔墨及设色,也多能渗和沈周法乳,尽去周臣范畴,可谓唐寅自我面貌长成中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