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br>斜角进针肾活检术一次取材法的应用研究

2022-04-21 11:19:21
标签: 穿刺架 经方医疗 多角度穿刺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吴杰 廖婷婷 秦雁雄 韦美菊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覃惠萍王高兴

摘要

肾脏疾病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且病变不同发展时期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也存在差异,随着临床病理组织检查技术的发展,肾穿刺活检术作为早期肾脏病患者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为临床准确诊断及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肾穿刺活检术属于有创性操作,可引起诸多并发症,如血尿、血肿、疼痛等。考虑到患者的安全,寻找一种简易安全有效,并具有推广前景的肾穿刺活检法是临床探究要点。

超声引导下行肾穿刺活检能够提高安全性和穿刺成功率,但有研究认为,进针角度和取材次数都会对穿刺取材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尽可能改善穿刺取材结果,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本研究探讨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肾活检术一次取材法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肾活检术一次取材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于医院拟行肾活检穿刺术的15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病变患者,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斜角一次取材组、斜角两次取材组和直角两次取材组,每组50例。分析对比3组穿刺结果、取材长度和所获肾小球数目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3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斜角一次取材组取材长度短于斜角两次取材组和直角两次取材组(t=9.898t=5.849P0.05),所获肾小球数目少于斜角两次取材组和直角两次取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2t=4.207P0.05)3组取材长度和所获肾小球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12F=18.073P0.05)。斜角一次取材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斜角两次取材组和直角两次取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21x2=12.253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36P0.05)

 【结论】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肾活检术一次取材法穿刺成功率较高,可以获得满意取材结果,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好。

 【关键词】肾穿刺活检;超声引导;超声探头;穿刺成功率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患者女性,64岁,右肾超声探查,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右肾盂肾盏分离约13 mm,右肾内未见明显强光团,取右肾下极实质为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左肾穿刺活检术,术程顺利。见图1

图1 女性患者右肾超声引导下肾活检图

病例二。患者男性,55岁,左肾超声探查,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左肾盂肾盏未见分离,左肾内未见明显强光团。取左肾下极实质为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左肾穿刺活检术,术程顺利。见图2

图2 男性患者左肾超声引导下肾活检图

【仪器设备】

         采用MINDRAY M7型便携式超声诊断仪(深圳迈瑞),腹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3. 5 MHz,配有槽式穿刺架;穿刺针为全自动一次性活检针,规格16 G(1.7 mm)×16 cm,样本凹槽长度1.9 cm,穿刺深度2.2 cm

图A为斜角进针法
 图B为直角进针法

【讨论】

         目前,国际上经皮肾活检术常规采用穿刺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直角进针法、穿刺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法,但是穿刺探头价格较昂贵,而我国目前很多二级医院以及部分三级医院缺乏此设备,无法正常开展肾活检术,影响了我国肾活检术的广泛开展。张剑彬等报道,普通B超配支架可替代穿刺探头,能够节约成本,使经皮肾活检术获得推广。依据肾脏病理学检查要求,需要≥2条组织才能满足肾脏病理需要,因此所有报道的肾穿刺活检术均至少穿刺取材两次,以穿取出两条肾组织送检病理。无论是用专用穿刺探头配支架还是用普通B超配支架行超声引导下直角或斜角进针法,均要求穿取两条肾组织送检,故而血尿、血肿等并发症仍然不少。因此,如何在保证可以有效获得良好取材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是肾穿刺活检术探析要点。

         本研究所在医院自2002年开展肾活检穿刺术,使用意大利半自动活检枪,采用B超定位垂直进针法,此方法在穿刺时无实时监测,穿刺进入肾脏的部位和深度不可确定,成功率不高,且并发症多。2012年开始使用Bard全自动活检枪,在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行肾活检术,根据患者情况及肾脏位置,分别采用直角进针法或斜角进针法,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均得到极大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及术后统计中发现,应用直角进针法时进针太深易伤及较大血管,因此多控制进针深度,而这导致多数情况下取出的肾组织偏短,往往需要24针,所取肾组织才能满足病理需要,因此肉眼血尿及血肿发生率依旧较高。而斜角进针法取材良好,穿刺次数少,斜行刺入肾脏偏深亦不易伤及血管,并发症较直角进针法减少。究其原因与肾脏肾小球分布特点有关。肾皮质为肾小球分布密度最高的部位,其次是皮髓交界区,而髓质内几乎无肾小球,斜角进针法穿刺活检针走行在皮质和皮髓交界区,可避开深层大血管,减少了出血的可能,故而肉眼血尿和肾周血肿发生概率明显减少。

         以往多认为肾活检取材越长、穿刺组织越粗,所取得的肾小球数就越多,一次穿刺所取得的肾组织过长(1.5 c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然而,根据近年来肾活检经验及统计数据分析,采用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肾活检两次取材法时,穿取的肾小球偏多,而Gerth等文献报道,一条肾组织标本只要长度(0.81.8 cm)合适,均可满足肾脏病理需要。采用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肾活检一次取材法时,穿取的肾小球基本可满足肾脏病理的需要,且并发症更少,安全系数更高,即使斜角进针肾活检术一次取材法穿刺出肾组织长度>1.5 cm,风险也未见明显增加。

         本研究对3种取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显示3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尽管斜角一次取材组取材长度(1.39±0.14)cm短于斜角两次取材组和直角两次取材组,所获肾小球数目少于斜角两次取材组和直角两次取材组,但其标本长度在1.01.9 cm之间,所获肾小球数目为(15.25±4.77)个,基本可满足病理需要。此外,对比3组并发症,斜角一次取材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斜角两次取材组和直角两次取材组,表明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肾活检术一次取材法安全性较好,这与斜角进针法穿刺活检针走行在皮质和皮髓交界区,避开深层大血管,降低了出血风险,以及减少了进针次数有关。

 

【结论】

         普通探头配支架超声引导下斜角进针肾活检术一次取材法穿刺成功率较高,能够获得满意取材结果,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佳。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少,且仅限于本医院检查,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和研究范围,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注:本文为转载(节选),目的仅在于与业界朋友学习提高之用。来访者可将文本内容用于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它非商业性、非营利性用途,但同时请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原作者的权利。如原作者不同意将本文内容发表于本平台,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