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医生自媒体的反思:黑与白的中间是"我们"

(2015-11-13 00:10:10)
标签:

杂谈

     博小秘书在近中午的时候发来了一条私信,邀请手札君就“医生对话媒体”这个话题参与讨论。http://ww2/large/a138b459jw1exyjjuha4bj20d907dmyb.jpg
       回到家翻看了这个话题中的一些置顶帖,有同行白衣山猫、顾中一,也有部分媒体人,短微博与长微博穿梭于话题中。刚准备发帖为医生阵营呐喊,准备点击发送的一瞬间,我看见自己的微博头像边上有着“微博签约自媒体”这个认证...最后我点了取消,没发那个短微博,也才有了这篇长微博。
       不准备单纯地为同行摇旗是因为意识到自己还有自媒体这个标签,与其讨伐别人,不如来次自我反思。
       细细回想手札君最初开微博的目的,是想把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做些普及,自己的第一篇微博是这样的:
       简单的转发,再补上一句知识点,尽管没人转发和评论,手札君当时也乐此不疲。随着悉心打理微博,逐渐有了一些关注,因为经常转发和考验及执业医师考试相关的集锦,手札君的粉丝大部分是医学院的学生及刚参加工作的小大夫,所以最后微博名字也定格在了“医学生手札”[害羞]
       或许是荷尔蒙的泛滥,亦或是思想没有跳脱愤青的框架,手札君也转发过很多暴力伤医及医生被误解的新闻。点击发送的那一瞬间释放掉了一部分作为医生的委屈与无奈,但冷静下来看看医学生们在微博下的评论:
http://ww1/large/a138b459jw1exykp1luemj20ge0ou77f.jpg 
       人是群体动物,会中“集体无意识”的毒。对于刚刚进入医学院的学生,他们或许把我这个微博当作了解他们日后工作的一扇小窗,而我曾经通过这个小窗泄愤过自己的情绪,把一些负面的报道及社会的偏见一股脑抛给他们而自己却又拂袖而去。现在想想,作为自媒体,我应该替医生这个群体抽自己一记耳光!
       我读研那会刚接触微博,关注了很多同行业大V,当年哈医大附属医院杀医案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特别是看到某个网站报道这个事件后竟然有上万人点赞,我一个室友差点摔了电脑。http://ww1/large/a138b459jw1exyl55i28wj20ba08mjsk.jpg 
          同年陈凯歌导演的《搜索》上映,反映的是“文革”式的网络暴力:http://ww2/large/a138b459jw1exyl80085tj20dt08775o.jpg      我承认,媒体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职业,就好比自己每次发微博都要考虑这条微博能引 起读者关注的点在哪里一样,记者为了让报道吸引眼球也是他们的生计所迫。跑医疗口的记者觉得博眼球的点大致是这两种:要不就是某种革命性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要不就是医生失误致患者伤残或收取红包回扣等等。其实医生真不必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有失公允,放眼其他行业的报道,也跳不出这个怪圈,比如跑党政口的记者,对于官员的政绩和腐败也是紧抓不放的。
       黑与白,似乎周遭只剩下两种色彩。
      是我们天生就只关心这两种极致还是媒体人强套给我们的框架审美在作祟,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不想再提。手札君的印象里,周遭的我们,其实生活在黑与白之间,并非纯色调。
       手札君供职于一家公立医院的生殖医学中心,每天七点五十到岗,因为科里缺人,要同时兼顾临床和实验室的部分工作,一上午去厕所和喝水的次数是严格自律的因为很多注意事项需要机械重复的向患者说明交待,手札君的态度也会波动对于那些大中午敲门质问医生中午为什么休息不接诊的患者也会激动地和他理论我们不是7*24小时的路由器遇到那些在不正规医院被坑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把火撒到我们这的患者我们也会委屈情绪也会低落,但平复心情后还是会给出专业的诊疗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是会为了白天遇到的一些拿捏不准的病例废寝忘食查资料对于那些治疗后千辛万苦终于怀上孩子的小两口我们也由衷的为他们高兴,有那么一瞬间内心会像个做了好事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小学生一样希望听到患者的夸奖,而患者沉浸在怀孕的喜悦中扭头而去,我们内心或许会有些失落,但马上又会像打满鸡血一样继续投入工作,因为还有很多这样的患者在等待着我们的帮助
 
       这就是我的工作状态,不像某些报道里那么大医精诚,也不像某些报道里那样草菅人命。我想这也是医生群体中大部分的"我们"所处的状态。今天是我作为一个医生同时也作为一个自媒体人的反思。在以后发布的微博中,不论是原创还是转载,手札君将更侧重于关注医生群体中的”我们“,他们不一定站在医疗界的顶端,更不是那些害群之马,他们是有血有肉生动立体的”我们“。
                                                                                                2015年11月12日 23:50
                                                                                                     手札君落笔于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