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重读南京寻访团
重读南京寻访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07
  • 关注人气:3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2014-10-25 13:04:33)
标签:

岩山十二洞

八卦洲

幕府山

孤儿

溶洞

分类: 南京明清卷

吼子洞,洞穴高约2.5米,深约5米,面积约十平方米。洞口朝北,洞顶呈穹隆状,入口处的高度低于路面,要走下几级台阶,稍稍弯着腰才能进入洞口。进入洞内,吼子洞是大洞内套一小洞的格局,小洞中供有铜质佛像,佛台一尘不染,佛像前还有几根香。洞内的砖石地面似乎刚刚被打扫过,很干净。

吼子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的溶洞一样,应是由于石灰岩(碳酸钙)的洞壁,受含浓度较大的碳酸水溶液的侵蚀,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在缝隙中流出,由于温度的变化,又还原为不可溶的碳酸钙,经历了大自然千万年的演变,形成的喀斯特溶洞。

  为了了解吼子洞的前世今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对于这个溶洞的来历,说法有不少,但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神话传说中,幕府山前长江中的八卦洲是长江挟带上游的泥沙淤积而成。天庭玉皇大帝怕八卦洲再被江水冲走,便派神仙用铁链将它拴住,又派叫“喉子”的神仙坐阵幕府山,看守八卦洲。传说中的“喉子”原是畜牲,住在“喉子洞”中修炼。最后修成正果,得到人形成了仙。

  民间则传说,很久以前,镇江有对孤儿寡母,靠祖上留下的两亩山地,艰难度日。不幸两亩山地被一富豪看中,并强占为自己坟地。数年后,孤儿长大成人。富豪怕孤儿报夺地之仇,便设计陷害孤儿,又徇贿县太爷,判孤儿充军。充军又不准走官道,只准走金山寺后面的法海洞,传说法海洞与吼子洞相通,里面有六六三十六道难关。孤儿充军以后,寡母伤透了心。天大的冤屈无处申述。老人便从镇江徒步来到南京吼子洞。她终日守在吼子洞口,盼儿归来,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家,最终在焦急而漫长的等待中死去。于是,后来人们把这个洞叫作“候子洞”,后来演变成了“吼子洞”。

  也有认为吼子洞洞名的来由既然与佛教有关,这“吼子”二字,指的应该是狮子,典出佛教里的狮子吼。而洞中菩萨也是骑狮子的,所以应该是文殊菩萨。

  在明洪武年间,开国功臣刘伯温在夹江训练水师时,乘舟从燕子矶到幕府山前的上元门,沿途靠岸用铁链锁船。当时有“岩山十二洞,铁链锁孤舟”之说。十二溶洞从燕子矶的头台洞开始依次排列,如今多数已毁。吼子洞为十二洞中的第11个,洞口上额刻“吼子洞”三字,相传即为刘伯温所书。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金陵明清篇--岩山十二洞之吼子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