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明清篇--栖霞山风景区之明素庵法师墓塔

标签:
明素庵主人金陵宽度米左右 |
分类: 南京明清卷 |
前方古藤和杂树相互缠绕,在古藤和杂树间隐隐约约看到有一排石质的台阶,台阶上方有一平台,上面散落着很多很规整的建筑石块。
走近一看,偌大的一个平台上,散落了很多的建筑构件,整个平台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平台南侧下方有砖砌的台基两层,并有台阶踏道连接上下,扬子晚报记者数了一下,两层共有台阶11级,每级高度约20厘米。平台中间是一个呈正六边形的塔基,边长为90厘米,边角均装饰有倚柱。每一边的表面拼贴有佛教装饰及兽样式的石雕装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周围有很多青砖,有长方形的,也有弧形的,边上还有一个葫芦状的“塔刹”,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塔基的中间,竟然有一座精美的“佛像雕刻”以及一块带有龙纹雕刻图案的石块。
只见整个佛像雕刻在一个六边形柱体一侧的佛龛里,佛龛高约60厘米,宽度约40厘米。佛像盘腿坐落在佛龛里,是就着石块雕琢的,保存完好。从佛像的面容、形态以及雕刻风格来看,显然和栖霞山千佛岩的佛像不太一样,千佛岩的佛像是在南北朝至明朝早期刻就的,而这次发现的佛像是明朝晚期的。石块上刻有两条飞龙,腾云驾雾,中间有一龙珠。
据文物专家介绍,根据现场的塔基、现存的“塔刹”、塔檐以及风格来看,此处应为一明代高僧的塔林。从残存的遗址来推断,当时这个塔林高度应该在4米左右,40平方米的平台面积可见昔日规模较大。而且龙形雕刻一般是皇家御用图案,出现在这里,说明墓主生前和皇家颇有渊源。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龙纹雕刻在栖霞山非常罕见,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第二处,第一处是在乾隆行宫遗址附近被挖掘到的“龙凤石雕”。
据介绍,在这次发现的建筑遗迹附近,有一“定照庵碑刻群”,那这处建筑遗迹是否和“定照庵碑刻群”有一定的关联呢?
景区工作人员立即拿来“定照庵碑刻群”的碑文进行解读。据悉,“定照庵碑刻群”为明万历年间的碑刻,共5块,弥足珍贵,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通过碑文的解读,介绍了明徵君舍宅后,禅风并盛,素庵法师应邀来栖霞登坛说法,后僧众念法师春秋已高,于栖霞山腹地深处,建造了定照庵。素庵是栖霞寺一位得道高僧,在此居住修行十余年,深受当时的朝廷器重,并有为皇家成员讲经的说法。皇太后曾赐其金缕袈裟,其圆寂后,他的弟子如敬为其修建了此塔林。“基本推断此墓塔主人是明代高僧素庵法师,根据碑文的记载,其塔林上出现皇家御用的龙纹正好与其身份和经历相互佐证与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