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明清篇--总统府[两江总督府、天王府]煦园之望亭

标签:
总督府总统府金陵楼阁两江文化 |
分类: 南京明清卷 |
名为"望亭"。此亭上虚下实,上部为望楼,地势最高,能俯视全园。下部为方室,即"印心石屋"碑亭。正中有一方砖壁,一面为二龙戏珠浮雕,另一面嵌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故里"资江印心石屋山水全图"和陶澍呈给道光的谢恩奏折。碑高48厘米,宽155厘米。
太平天国时期,南京城被称为天京,城内遍设望楼。望楼,顾名思义是可以登高望远的楼阁。天京城内的望楼,遍布大小街巷,守卫“一昼夜轮换十数人,无敢旷误”。天王府内的这座望楼,楼高数丈,每层设一梯。沿着楼梯上去,在楼上可以瞭望四方。楼上设大鼓一面,由数人看守,轮班击鼓,以报更次。天王府外更楼上的看守,听见鼓声也击鼓报更,旋即鼓声满城。
望楼的另一个重要用途,体现在军事上。洪秀全在天京称王的11年间,一直被清军围堵,日子并不太平。因此,这天王府的望楼也就派上了大用场。在此处可以俯瞰全城,也能及时知晓城外的景况,楼上的守卫“见敌军至,则吹角为号;与敌军接仗,则击鼓摇旗”。
在天王府的望楼上,还发生过一个不大不小的“明月案”。一天夜晚,月色昏暗,望楼上的两个守卫闲聊,一人说:“今夜中秋,我出一联,你能对否?‘明中秋月暗,暗中秋月明,好教我不明不暗。’”另一人听了呵呵笑对:“长头发曰长,短头发曰短,试问你谁短谁长?”
这幅看似莫名其妙的对联,其实也藏着一个故事。原来,太平天国改用新历后,每月一节、一气。节为月首,包括立春、惊蛰共12个节;气为月中,包括雨水、春分等12 个气。如此一来,中秋节就变成了8月30日,月亮当然就不明了。
楼上的人只顾说话,没想到有一位姓黄的侍卫巡视经过楼下,听了这话,便报告给了洪秀全。后来查明,望楼上两人所对的对联,并非原创,乃是丞相程邦镐所出。
如今,这座望亭与假山相接,匾额上的“御风”二字则出自国民党元老、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的居正之手。上了亭子,向北俯瞰,水中石舫赫然在目。举目望去,视线则被不远处林立的高楼斩断。望亭已不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