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重读南京寻访团
重读南京寻访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31
  • 关注人气:3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馆藏篇--南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系列之明“漱石寒泉”铭七弦古琴

(2012-12-05 19:18:57)
标签:

系列之

代表作

馆藏文物

馆藏

南京博物馆

文化

分类: 南京明清卷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就已流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其传承久远,是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广陵散》、《高山流水》名曲仍广为流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
  古琴通常长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约20公分;厚约6公分左右。

  琴最初是按照凤凰身形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对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等部位。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下面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 “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古琴的音箱,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

  说到千古名琴,当然就要谈到传世唐琴。虽然唐琴并非现存最古的琴器,但唐朝却是琴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浙江省博物馆藏有一把名为“彩凤鸣岐”的唐代古琴,是浙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彩凤鸣岐”琴出身高贵。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为著名。“彩凤鸣岐”正是雷威的杰作。该琴曾是清定慎郡王府旧藏第一琴,八国联军入侵时从王府掠走,后归民国著名古琴学家收藏使用。

  我馆收藏的这把明代“漱石寒泉”古琴为仲尼式,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和一块梓木底板胶合而成,此琴瘦长纵119厘米横20厘米高9.5厘米,琴面髹黑漆,金徽玉足,是良琴之象。琴背龙池凤沼皆为圆形,琴徽由金制成镶于琴面有别于一般的螺钿制徽,雁足采用经琢磨的和田碧玉,7个琴轸用和田白玉制成,龙池上方刻有“漱石寒泉”四字,意思是比喻该琴所奏的声音如凛冽的泉水,在石头上来回流过。
寒泉漱石”是一把很有名的明代古琴,与我馆这把琴的名字刚好颠倒,是明嘉靖六年大臣杨继盛的古琴,琴长120厘米,也是金徽玉足,琴内有“大明嘉靖六年”、“杨继盛制”和“杨继盛制琴”等款识,另有郑板桥题的铭文两行。说明此琴后被郑板桥所收藏。

  “寒泉漱石”与“漱石寒泉”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需要研究,但是这种形制的明代古琴是非常珍贵的,2002年在央视的艺术品投资栏目上那把“寒泉漱石”古琴曾被估价在150万元以上。2010年在苏州,一把明代御制古琴拍到5800万,刷新国内明琴拍卖的记录,古琴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其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南京馆藏篇--南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系列之明“漱石寒泉”铭七弦古琴

南京馆藏篇--南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系列之明“漱石寒泉”铭七弦古琴

南京馆藏篇--南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系列之明“漱石寒泉”铭七弦古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