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重读南京寻访团
重读南京寻访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92
  • 关注人气:3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2012-09-13 13:45:18)
标签:

姚鼐

南京

姚克强

纪念馆

惜抱轩诗文集

文化

分类: 南京明清卷

姚克强住在南京市秦淮区门东张家衙陶家巷5号,面对门东三条营历史街区的改造,他直言,搬迁手续都已经办好,“但我不敢离开”。姚克强自称是姚鼐的后裔。据文史专家考察,他所住的陶家巷5号就是清代著名学者、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生前在南京所遗留的故居。不少市民建议,将这里打造成姚鼐纪念馆,不能再拆了。

  后续:本报报道之后古树挂上牌

  本报2009年4月16日曾报道《门东改造,请留下姚鼐故居》消息,陶家巷5号老宅,当年在门东一带具有很响的名气,如今,仅二进保存略好。姚克强家就住在第三进。

  记者在狭窄的天井里看到,古黄杨树依旧挺拔。树上挂起了一块南京园林部门颁发的红色标牌,上面写着“黄杨树,树龄200岁 编号787”。

  姚克强告诉记者,全南京“长寿”的小叶黄杨不过七八棵,分布在总统府、毗卢寺、乌龙潭等地。但是他家的这棵树明显比碗口还粗,堪称南京小叶黄杨树之最,树龄自然也超过了200多岁。而此次挂牌也是在本报呼吁下才得以实现。

  调查:姚鼐对古城贡献巨大

  曾经的老街坊王书宽听说记者来采访,赶至姚克强家。他告诉记者,“南京是姚鼐第二故乡,秦淮河畔的名胜古迹多次出现在他的《惜抱轩诗文集》等文学作品中。”王书宽说,姚鼐故居藏于门东的消息被很多文史专家、学者知道后,大家都希望政府能修缮姚鼐老宅,修建“姚鼐纪念馆”,留下一代文翰在南京的足迹,为三条营历史街区增添文化魅力。“在桐城,姚鼐当年亲手种下的一棵古银杏树旁新建了9个旅游点,南京这里的古黄杨树旁,为什么不能打造有关姚鼐的旅游景点?”

  专家:将名城“明珠”串起来

  记者了解到,即将出炉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中,城南门东三条营历史街区很可能将整体保护,但打造姚鼐纪念馆的想法尚未纳入政府的考虑之中。

  有学者表示,南京改造老城南切勿太过急功近利,而忽视了名人故居的价值。此前老城南拆迁过急、过猛种种令人扼腕的行径,已折射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的软肋与尴尬。

  老城南究竟要发展成一个怎样的老城南?通过像打造姚鼐纪念馆这样与南京渊源如此之深的名人纪念馆,不失为一个串起名城遗落在各处“明珠”、展示名城旅游新亮点的好办法。

  记者 黄勇

    《江南时报》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金陵明清篇--桐城三祖之姚鼐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