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2012-08-26 18:51:40)
标签:

李鸿章祠堂

南京市文物部门

白下区政府

沈万山

文化

分类: 南京明清卷

 清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的祠堂,也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然而,当这处古建筑在经历了100多年后,因年久失修和人为因素,如今祠堂内大部分建筑斑驳脱离,摇摇欲坠,有的已经倒塌。

  现场:

  满目苍凉令人心寒

  昨天中午,记者走近李鸿章祠堂,眼前虽然大照壁下的一些门面房已搬走,但墙面上留下了一个个大洞,被现在的红砖和青砖堵了起来,显得非常的“刺眼”。大照壁顶部青砖小瓦在风雨中,已开始脱落,形成一个一米长的缺口,并露出木质“筋骨”。而在李鸿章祠堂一处香房里,一名妇女正在里面做饭、烧菜、地上还铺着床。与香房相隔5米处,一幢破烂不堪的平房映入记者的眼帘。透过玻璃窗,发现整个房顶全部坍塌下来,画梁雕栋的木柱横七竖八倒在废墟里,但上面的花纹做工非常精细。居民告诉记者,去年这处房子开始坍塌,但没有人来修过,后来有人要把它拆掉,被文物部门发现后制止了。在其中一排香房前一幢楼房正在拆除,民工告诉记者,他们10天前来到工地,被拆的是解放后盖的3层楼房。“说是白下区要保护文物,才把楼房拆掉,进行祠堂维修。”一个抡铁锤的民工说。

  回忆:

  荷花池曾有假山和水

  记者在偌大的李鸿章祠堂内几条小巷子转了几圈,发现其中一座大殿保存完整,但已被作为单位用房。其余两处香房全部被居民当着住房,生火做饭。许多居民还把生活垃圾堆在周围,蚊蝇乱飞。一名老大妈听说记者来采访,指着自家门前的一幢平房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李鸿章的荷花池,早些年,房子没有倒的时候,里面还有假山和水,后来就没有人来管了,现在房子也全部倒了,假山都埋在了下面。”“太可惜了,如果把它修好,供游人参观,那该多好啊!”另一位老太无不感慨地说。

  传说:

  李鸿章祠堂是明代沈万山的房子

  住在李鸿章祠堂的王师傅,已在这里生活了20多个年头了,虽然他已60岁,谈起李鸿章祠堂的来历,他显得非常激动。王师傅说,自从他住在这里后,就喜欢上研究古建筑和石刻。他告诉记者,传说李鸿章祠堂早在明代就有了,那时,城南住着一个南京最大的财主沈万三。由于他很有钱,在夫子庙和四条巷盖了许多房子。其中四条巷的房子就是沈万山盖好后,给亲戚住的。到了清朝后期,两江总督李鸿章与太平军作战,他便升为江苏巡抚,此后,他便把四条巷77号作为办公场所,后来改为宗祠。

  有关部门:

  准备修善恢复这处历史古迹

  一直关注李鸿章祠堂命运的白下区文化局,为了进一步抢救李鸿章祠堂,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鸿章祠堂自从被列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由于历史原因,祠堂内住了许多居民,后来陆续搬迁了一些居民,但目前仍有120多居民住在李鸿章祠堂内的楼房或平房里。从去年开始,他们为了保护李鸿章祠堂,特地打了报告给上级文物部门和白下区政府,要求对李鸿章祠堂进行维修,恢复李鸿章祠堂内的原貌。去年,白下区政府和南京市文物部门,还多次对李鸿章祠堂进行调研、协调处理有关居民问题。今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已正式启动把李鸿章祠堂列为今年文物维修单位。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一旦对李鸿章祠堂维修的话,首先恢复它的大殿、香房、附属房等,而后,把白下区文物馆,搬进李鸿章祠堂内,与长白街的图书馆联为一体,形成旅游格局,使之成为南京一大亮点,并与午朝门、明故宫文化联成一线,体现明清文化的特色,达到协调发展整体格局。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金陵明清篇--李鸿章祠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