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听课随笔
(2014-05-15 21:11:51)分类: 教育随笔 |
分析:
优点:
1.整个场地设计比较有新意,一边圆弧摆放垫子为学生练习站位,一边是直线平铺垫子,避免球滚向远处。视觉效果好,并能控制实心球的滚动范围。
2. 在主教材设计了3个同心圆鼓励学生向目标圈投掷且男女生的起掷线不同,突出了个体差异。
3.副教材的隧道滚球比较有创意,垫子多次使用,运用得比较充分
值得商 榷之处:
1.投掷课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对肩、腰部等关节和韧带要充分活动,避免受伤。
2.教师对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够规范。如坐姿投掷本人理解应该是体会上肢的正确发力,即以肩带肘的挥臂动作及屈腕拨指动作,同时还要注意抬头。
3.在跪姿投掷时,教师要强调“背弓”动作,把送髋动作做出来,而不是说把腰向前送,这个环节的练习要让学生在坐姿的基础上加大身体的背弓幅度将髋部、腰部和上肢力量结合起来。
4.在站姿投掷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告诉学生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即蹬地、送髋、展体、送肩丶挥臂、屈腕、拨拨。发力从后脚蹬地开始。
5.隧道滚球比较有新意但如果能兼顾体能的话应该更有效。如改成打保龄球,每人手上一个球,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在前方5米处放置3个标志筒,每组学生在起掷线后向目标击打,3个标志筒全倒为成功一次,在规定时间累计全倒次数最多的队为胜,如全倒次数一样则看最后一次哪个队倒的标志筒多。每位学生球出手后尽快向前奔跑将球捡回返回起掷线继续击打。这个游戏将掷准与体能结合在一起,集趣味性与竞技性、健身性于一身,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能有效提高体能。
2.
3.副教材的隧道滚球比较有创意,垫子多次使用,运用得比较充分
1.投掷课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对肩、腰部等关节和韧带要充分活动,避免受伤。
2.教师对专业术语的使用不够规范。如坐姿投掷本人理解应该是体会上肢的正确发力,即以肩带肘的挥臂动作及屈腕拨指动作,同时还要注意抬头。
3.在跪姿投掷时,教师要强调“背弓”动作,把送髋动作做出来,而不是说把腰向前送,这个环节的练习要让学生在坐姿的基础上加大身体的背弓幅度将髋部、腰部和上肢力量结合起来。
4.在站姿投掷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告诉学生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即蹬地、送髋、展体、送肩丶挥臂、屈腕、拨拨。发力从后脚蹬地开始。
5.隧道滚球比较有新意但如果能兼顾体能的话应该更有效。如改成打保龄球,每人手上一个球,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在前方5米处放置3个标志筒,每组学生在起掷线后向目标击打,3个标志筒全倒为成功一次,在规定时间累计全倒次数最多的队为胜,如全倒次数一样则看最后一次哪个队倒的标志筒多。每位学生球出手后尽快向前奔跑将球捡回返回起掷线继续击打。这个游戏将掷准与体能结合在一起,集趣味性与竞技性、健身性于一身,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能有效提高体能。
前一篇:《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听课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