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说课稿

(2012-09-28 16:57:52)
标签:

杂谈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我将从5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除法第四节,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重点是将计算范围从商是一位数扩展到商是两位数并且又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难度不小。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引导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尝试中操作、在尝试中练习、在练习中反馈。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从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算理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与价值观: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其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在经历探索算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依据以上目标,我把掌握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则是理解算理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需要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

我先说说我的整体设计: 

 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大约5分钟)

      动手操作 ,共探算理(大约15分钟)

 分层练习,解决问题(大约10分钟)

 课堂总结,升华提高(大约5分钟)

下面我就具体而详细地说说我的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师:小红家搬进了新居,为了使新家看起来更温馨,妈妈买来48枝玫瑰,想把它们平均插在2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出示情境图片)

【教学预设: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应该会不由自主地议论起来】

你可以用除法来列一个算式吗?接着出示兔博士的问题,用提前准备好的小棒(4捆、另外还有8根)动手摆一摆,并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这一引入环节。在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安排孩子在4人小组内进入第二环节的探究性学习】

 (二)、动手操作,共探算理,学习竖式计算方法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重点解决竖式计算方法及算理的问题,所以我准备分三步进行:

1、 分一分、算一算、想一想

学生通过分小棒的过程,算出结果,难度不大,因此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和小伙伴一起探寻算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算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交流算法,学习竖式计算方法、共探算理

(出示多种解法)

(一)用口算的方法,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枝的。

(二)先分单枝的再分整捆的。

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多种解法要及时给予评价。当有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时,我就势引出课题(板书: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根据学生的解答,一起学习竖式的计算方法。如果学生没有用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计算方法,或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提出“用竖式计算”。

在学生尝试计算后学习竖式书写。教学时首先要教给学生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先写除号,把被除数写到除号的里面,除数写到除号的外面。计算时从最高位除起),然后要利用学生面前的操作,理解商中的“2”要写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4”要写在个位上,表示4个1的算理。让学生明白“一商、二乘、三减”的计算顺序。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小棒,同时加上同步的板演,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3、巩固算法,提升新知

把48枝玫瑰平均插在3个花瓶中,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对于一部分掌握起来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操作,再用竖式计算。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十位上4除以3,商1余1后,怎样继续除。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练习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明白算理,我设计了几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通过不同层面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既巩固了新知又深化了新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升华提高

结合板书、课件让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形成框架。问: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进而拓展提升新知,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到此我教学的四个环节已全部结束。下面我就说说我的板书。

(五)、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主要采用“引导---自学”教学模式,博采反馈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方法之长,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把操作和计算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中建立表象,理解算理。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