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说课稿
(2012-09-21 09:56: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优秀课例 |
认识周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第一
课时。《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
维有待发展,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每组两块布艺图案、直尺、绳子、剪刀、硬币、卷尺等必要用品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数学空间,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机会,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快乐。为此,在本节课中我以“言语训练、动手操作”为主要方法,整合生活中的情景积极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周长,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除困惑,逐步形成数学概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我创设“巧扮布艺设计大赛”“瞧这是福利厂生产的两种布图案,(出示课件),如何才能使布艺更美观?”学生迫不及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厂家出谋划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当有的同学都说给这两种布艺装上漂亮的花边,这时,直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寻“周长”的含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静做细观,共探周长的含义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第一步:
第二步:交流个性化操作——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在动手操作时的发现及所想、所理解的,在小组内交流讲解,此时我走下讲台,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发现、讲解与分享”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内讲解、交流各组确定(测量)小布艺的过程和结果。
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可能会得出多种方法: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多种解法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评价。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有的学生通过静做细观发现了: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教师就势小结周长的含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本环节时,学生以动手操作——静思默观———交流个性化操作——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为主线,教师以适时引导---巧妙点拨---及时评价----恰当鼓励的教学方法为手段,
三、齐心协力,一起做
本环节练习我围绕“指、说、量、"的顺序设计练习。
第一层 “指” 出硬币面、课本封面、课桌面的边线
同学们一个个睁大双眼,像细心的小管家,在热闹、有序的过程中到位地指出了物体的边线。
第二层
说一说这些边线的长度其实是什么?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同时又感受到周长的含义。
第三层
按要求量一量课桌面的周长。本项练习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周长测量。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却能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细心的操作。
四、分层精练
本环节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了三层有梯度的练习。
第一层 基本练习——“懂”
测量腰围和头围以及一片叶子的周长,懂题目要求的内涵。
第二层
那孩子们你们能不能先估算我们身边的熟悉事物的周长再测量呢?完成练一练第二题:量一量。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马上动手利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层
你来帮张奶奶算一算每天她走多少米?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力图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多种角
度,多种方法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新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静做细观;讨论探究、个性交流;分层精炼,巩固新知”带领学生去做、去研、去探究周长的含义;去体验、去实践、去感受数学的魅力。长养了师生互尊,生生互爱,共享学习的人文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