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后感 唐芊
(2017-10-31 21:21:4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主要分为五大领域,是为幼儿教师量身定做的培训用书。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幼儿教师的经验、体会、摸索融会贯通,通过呈现实践中那些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为一线幼儿教师提供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具体场景。
本书有助于一线幼儿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指南》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内容提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了真正贯彻《指南》中的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一线幼儿园园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需要进行科学的解读。
选取了大量案例,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值得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幼儿家长研读。 要让幼儿学会倾听,成人首先要真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讲话,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当孩子主动与你交流时,要用眼神或直接用赞赏的话语,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你喜欢听他说话;当发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产生诉说的愿望时,要用体态动作、眼神等表示你很乐于倾听,给予及时的鼓励;当孩子表达不准确、有错误时,不打断,不讥笑,而是巧妙地给予纠正……总之,“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成人要养成倾听的习惯,在倾听中适时引导,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孩子就像花蕾一样,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尤其是教师,要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对发展较快的孩子增加阅读书写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发展速度较慢的孩子进行目标的调整,尽可能地鼓励他们,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每个孩子都有阅读的兴趣、书写的兴趣,都能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实现自身的潜能。以关爱、积极的态度接纳全部的学生,更要接纳学生的全部,关注每个个体,因材施教,要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材料来促进每个孩子的有意义的、积极的学习。
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也是儿童存在的最重要方式,儿童以游戏的形式拥有世界,与人交往,与世界对话。所有儿童,不论年龄、地区,都是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游戏的目的是内在的,非功利性的,游戏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尽情游戏,让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在游戏中,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浓厚的兴趣、自发的意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理解他人,建立规则意识,往往有超乎寻常的表现,有自我探索、自我把握、自我超越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很多时候需要主动站到后面。往后站,并不代表着不负责任与放任自流,而是一种引领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学会做一个静静的观察者,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他是如何提问的,他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适合给出建议和帮助,了解孩子独特的想法和成长中的各种能力,及时激发他们的想象。站到后面,还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耐心倾听,赋予幼儿最大的权利,让幼儿确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幼儿感兴趣的,教师和家长也同样要参与,与幼儿进行语言的、心灵的交流。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而应以协商的方式支持幼儿的需求和发展,而不是急迫地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
孩子如果从小就善于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并主动欣赏,自愿去表现,便会拥有美丽的未来。自然界里的高山流水、草长莺飞,在孩子的眼里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蕴涵了秘密,吸引孩子们去发现、去感受。美丽的景色,动听的声音,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好奇心驱使幼儿去探索,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和积累知识经验。“对于自然美的真实的爱护心,尤为美的教育上的要务。自然是美的源泉,艺术的源泉,亦可以说是人生的源泉。”大自然在孩子的倾听、观察中展开神奇的一面,开阔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同时也激发幼儿对美术、音乐表现的向往与追求,幼儿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就能得到提高。马拉古齐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在书本第五章的艺术领域,二节表现与创造的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案例种详尽的阐述了书中的案例,是针对美术活动中的画、折来体现幼儿的表现和创造,在日常艺术活动中,教师有时会因为材料的准备、经验的不足等方多面因素,对孩子没得艺术表现进行了“束缚”;有时甚至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了“否认”。这对孩子们的伤害很大“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以致他们能用简单的话语说出自己作品的内容,因为孩子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孩子们观察会用自己的语会言诉说着他们对世界、事物的看法。
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的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在注重外在环境的同时,也应该营造在良好的、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正如瑞吉欧的教育理念那样:要走进儿童心理的儿童观看儿童和对待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成人要正视孩子们的一切,要放眼于孩子,更要放手于孩子,孩子们在无包办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动手动脑的乐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这是情感和人格在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即是收益者又是动贡献者。书中每一个案例都记录的非常精彩,每一位名家的名言都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细细读来让人回味无穷,该书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也了解了最新的教育方法,书中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幼教工作中的多姿多彩事件,那种朴质清新的笔触,现身说法的言行,以及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我读起来比较轻松、百读不厌,也让我们一线青年教师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