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访古』——玉皇山玉皇庙
刘孟博/文
高明利/摄影
玉皇庙,又称“天盘庙”,位于汝州市区北部13公里许,玉皇山之巅。玉皇山为风穴寺后之主山,亦名“紫霄峰”,清《风穴续志.续景迹》卷三 记载曰:“紫霄峰,紫霄为寺后主山,上建玉帝祠,俗呼玉皇山。常有云氣缭绕,山后兰蕙丛生,春日,香风远徹幽谷。”另道光《直隶汝州全志》卷一 山川记载曰:“玉皇山,与太祖山接,上有玉皇庙,创始无考,道光十九年里民马永福集资重修,并开辟径途,有碑记,州北三十里,采访补”。清人尚梦书亦有言,“环汝皆山也,而郡诸峰耸秀可爱者,则玉皇山为最。予尝二三人攀跻於其山上,见其孤峰特立,北望嵩山如屏,南望汝水如带,而周围众山又罗立如儿孙焉,岂非天造地设胜地名区,或一世之伟观者哉。”
考稽玉皇庙之肇建,或由来甚久,庙中现存最早重修碑刻为明万历二十一年,风穴寺方丈凤林常鸟所撰《重修玉皇殿记》。其文曰“乃上帝行宫在汝州风穴寺正北山阳堡,历古迹久,以庙宇,砖瓦址落,雨滴神面,辄今万历岁次戊寅十五日,本郡官庄保囗囗囗心善人马自香、吉得林、杨如贵等致备香信,命请风穴千峰白云禅寺有道禅衲高僧正庵常改,沐身心行一十六年,重修上帝行宫并拜殿神像一堂九尊,金粧圆满成一会,善人致买金帛,走风穴请一为记。”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玉皇庙昔时为山阳堡,堡者,通常指军事上用以防守的建筑物,因此玉皇山之巅的玉皇寨,或早于玉皇庙,亦或为同期所建。明代万历时期,天下承平,久无战事,百姓安居,民间修筑寨堡以自卫的可能性不大,上溯之,玉皇寨或修于元末战乱。玉皇山海拔约有800米,在周边群山中巍然高耸,而且东、西、南三面又均为峭壁,因此在这里修筑寨堡,可谓易守难攻。现今玉皇庙的古寨墙仍保存尚好,从寨内残存建筑遗址来看,明、清、民国三朝,每逢乱世,百姓为保生命财产安全,便对玉皇寨进行修葺或扩建,最终才形成今日所看到的建筑规模。
明万历六年,玉皇寨内的玉皇庙,年久失修,里中善人马自香、吉得林、杨如贵等目观心伤,为使古迹不至淹没无存,遂前往风穴寺迎请正庵常改禅师前来驻锡。正庵常改禅师来到玉皇庙后,历时十六年,经四方化募,最终于万历二十一年,在玉皇寨内重新修盖了大殿和拜殿,并金粧神像九尊,工程告竣,刊石以记。
清代玉皇山旁马窑村马氏一族,崇奉神明,族中成立玉皇神社,经理玉皇庙大小实务,庙中殿宇每有圮坏,均得妥善修葺。同时社中善信舍地为玉皇庙香火地,所得收成,折银供庙内修理使用,为日后玉皇庙的历次修缮,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清乾隆三十九年,玉皇庙年深日久,墙垣倾颓,木植蠹朽,风雨飘摇。社人马士俊素来好善,出为首事,又得四方善信襄助,捐资对玉皇庙进行重修,其后马士俊又施舍自家耕地一段为庙中香火地。道光八年,马士俊所施香火地,自嘉庆二十三年以来,共积钱79384文。社首马永福同信士何松、高银惠、张忠明、马常、马善、马金声、马宗尧等,用上述资金重修了玉皇庙及山神庙,并修香路15里,以便信众朝山进香。道光十九年,马永福又用庙内六十亩香火地历年所积153461文,将山上所有庙宇及神像次第重修,共用钱133992文,所余19469文,经社中公议,交由马永福、马永禄经管,用以日后修缮之用。
清同治十三年,监生马文、马玉,同社友马骥、马振东、马步衢、杨进发、何玉、马永安、宋聚德、马克智、马振北、马克勤、马振魁、马永锡、马新荣、马魁、何清池、马克俊等,“将本山前坡地粿籽,自咸丰五年经营至同治十三年,共积官钱二百余千,以为维新之资。因于合社友杨、宋、何、马诸君公议商通,协力兴工,重修三官殿一间、创砌月台三丈、开修车路一条、屡金神像数尊,不数日工程告竣焉。将见倾圮者灿然改观,頽覆者焕然一新。”光绪十一年,“巽二作威,烈风怒号,倏将栋宇摧崩,垣墉折损,凡能自警心者,莫不感叹。”马文之子马克平,马玉之子马克亮,同马魁、马骥、马振北、马伦、马振魁、杨万材、马庆云、马殿云、马朝云、马良、宋聚成、何清池、何谦等社友,用庙中香火地,历年所积资金,对玉皇山上被风灾所毁庙宇、塑像,悉数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玉皇庙久未修缮,于是玉皇社中社友,谋划利用庙中香火地历年所积资金和众人所捐善款,对玉皇庙再次进行大修。“今有乐善君子,自光绪三十一年至今,积金七百零六千七百三十文,寺内各殿倾者覆之,旧者新之,故者改之,金粧神像,修补堂室,溃成题彩,无不涣然如新也。资不复用,而诸位首事商议,每捐大洋一元,而方工程告竣。特恐年远日深后世不闻,聊辍数语,列诸贞珉,以志永远不忘云云。修补地共花费钱十一串零七十文,修补庙共花费钱十六串九百九十文,买棚共花费钱八十七串四百文,金神像立碑共花费钱六百五十串零三百四十文。”
行走在玉皇山上,环顾周遭,旦觉重峦叠嶂苍茫间,几许飘渺天地宽,诚仙山胜景也。游人至此,除饱览玉皇山的自然景观外,遍布于玉皇庙内外的数座小石庙,也很值得细细观赏。玉皇庙因修建于高耸的玉皇山巅,古时交通不便,虔诚的信众们想要在此修建规模较大的殿宇,所需砖瓦木材,无不是肩背人抬,费尽千辛万苦才完成的。透过庙中碑文来看,明清时期,在上山道路不能通车前,玉皇庙的建筑规模并不是很大,而就地取材修建精制的小石庙,则相应的简单很多。于是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虔诚的信众们在玉皇庙内外,修建了数座不同形制的石庙,这些石庙造型精美别致,结构合理,鸱吻、瓦当、檐垄等无不精雕细琢,有些石庙前还设有小卷棚,可谓汝州小石作艺术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