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人人网为何没有像Facebook那样红?

标签:
人人网社交网站sns上海家居it |
分类: 生活百科 |
据报导,目前人人市值13亿美元,现金9亿。也就是说,在扣除现金后,市场只给予人人公司业务总价4亿的估值,而这些业务包括:SNS(人人网)、团购(糯米网)、网游(部分自主研发+Webgame平台)、视频(56.com)、商务社交(经纬网),另外还有一大批不错域名的网站业务。
那么,人人网为什么没有被打造成中国的“Facebook”呢?为什么学生用户不像美国的社交网站“Facebook”那样毕业后仍留下来继续使用呢?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下面汇聚了众多网友的讨论,供大家检阅:
@ 段郎 :
就我的观察提几点想法:
1、FB能够提供跨国的交流,显然人人这一点还很弱。对流行生而言,这点显然很重要。
2、FB上“圈子”内的讨论很活跃,如果订阅邮件通知的话会被刷屏。虽然这一功能人人也有,但据我所知,用的人并不多。我想一来是某种文化差异的原因,对圈子的认同不是很强(如校友会、社团、同事神马的),二来QQ的群组讨论已经提供这个功能了,已被广泛使用。
3、前面有人提到的,人人建立初始的目标全体就是大学生,主要目的就是晒晒幸福,比比人气。后来职场人士多被分流到开心网,公众人物分流到微博去了,目测人人想把这些人拉回来存在较大的难度。
@ aimang :
因为大人很少出现在人人网上,光看同学转发的心灵鸡汤,人会啥的。如果方叔叔,段叔叔什么的也都上人人发言,学生毕业也不会离开人人。FB就不一样了,我的某些70,80的朋友,通通都在上面。像不丹的朋友傻的,估计这辈子也就用FB互通点消息了。
@ 碧波 :
社会因素,即使FB可以入华,我觉得未必能火。中国人讲关系但很少国外那种纯粹的朋友圈,中国人并不喜欢分享而且攀比心理比较重,这些都是社交网站SNS平台在中国
社会发展的障碍。单说毕业生的话,国内校友毕业后的关系也没有国外校友毕业后稳固,很多时候就是不联系一阵然后就散了,一个可能是在工作后发现中国生活下去压力大,没有时间用太多的时间来进行网络社交。另一个就是教育问题,不管高中还是大学都是读书第一,社团之类增强凝聚力的活动支持太少。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压力太大,FB就是一个社交娱乐场所,大部分人在上面分享的是自己工作外的生活,“linkedin”才是职业社交。国内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没有感受到压力,工作后才发现压力山大,这个和“QZONE”用户群主要集中在低年龄段应该是同一个道理吧,现在我的人人上还会经常发布点信息的就是那几个还在国外读博的朋友了。
的确不是糯米团不行,而是人人不行,如果有一天新浪微博能和美团或者点评合作,对双方都会是一个好生意,团购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是可以赚钱的。国内团购的主要营收来自餐馆和电影票,这两个都是可以被SNS用户关系拉动营收的生意,前提是微博能够做好信息流的分离,人人现在这种用户主页推糯米团的方式用户体验极差,难以被广泛接受。
@ virushuo :
把FB对应qq看就清楚了。人人在中国不是必需品,qq才是。其他所有信息源都会被更新的更专业更垂直的分流,正如雪球对微博。只有工具的qq不会。
@ 裘然 :
我觉得所谓社交无非就是建立自己的圈子,圈子建立无非就是身份认同,所以人人主打大学和刚工作的,只是非固定身份;这个比较尴尬!
@ 枼小卡 :
人人最近很流氓(各种无端冒出的好友申请以及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奇怪的关注);新改的板式有强迫使用的嫌疑,并且用户体验较差。PS:昨日已经注销人人账号。
@ kyth :
人人过去两年给我发的所有站内通知都是骗人的奖品或者垃圾游戏,无一例外。这种网站除非有特殊需求,平时根本不可能再把SNS的时间分给它了
@ linan :
人人这家公司真是朵奇葩。早上看app store,top
20,他家有多个游戏一个糯米团在列,现在谁还下糯米团这种应用呢?
至于其他别的原因......欢迎大家积极分析讨论。